立即捐款

免費幼教非免費 貧窮幼童待支援

免費幼教非免費 貧窮幼童待支援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與兒童權利關注會日前發佈「貧窮家庭對推行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的問卷調查」,反映貧窮幼童及家庭在首年推行免費幼稚園教育下面對的問題,並就未來如何完善本港幼稚園教育作出建議。

香港是先進富裕城市,但貧富懸殊嚴重程度名列世界前茅,過去數年,通脹高企,工資追不上通脹,愈來愈多家庭陷入貧窮中,兒童最受影響。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現時全港有1,023,600名18歲以下的兒童,當中230,400名兒童生活在貧窮線下,兒童貧窮率高達22.5%;在幼童方面,2017年全港共有242,200名3至6歲的幼童,當中約有48,600人屬貧窮幼童,幼童貧窮率為20.1%。換言之,約本港每五名幼童之中,便有一名生活在貧窮線下。

政府於2017/18學年起推行免費幼稚園教育;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甫一上任,更宣佈新增50億元教育經常性開支,強調投資教育是最值得的一項投資;惟對於幼稚園方面,當局只承諾會檢討幼稚園教師的薪酬安排,著眼點在於改善幼稚園教師的待遇,未有從幼童角度,乃至扶助貧窮幼童的角度進一步完善免費幼稚園教育。事實上,現時免費幼稚園教育政策仍以半日制為主,全日制學生縱使成功申請學費減免計劃後,仍要自行負擔學費。再者,所謂免費教育亦只側重學費,未有涵蓋各項學習基本及必要開支。縱使現行的就學開支津貼,金額亦不足以應付各項學習開支;學習開支更較去年學劵計劃時為高。貧窮家庭只好自行補貼,生活百上加斤,被迫放棄學習機會,損害幼童健康成長。

為了解貧窮家庭在推行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的意見及收費情況,本會於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進行名為「貧窮家庭對幼稚園教育及收費的意見調查」,是次調查有數點值得注意(重點節錄):

  • 學費:若於2017/18年度本年度扣除學生資助後,有三成半(35.7%)受訪家長表示子女每年仍要自行繳付2,000元或以下的學費、二成多(21.4%)表示自行繳付4,001元至6,000元學費,自行繳付學費平均數為 5,490
  • 就學開支津貼:在「幼稚園學生就學開支津貼」(用以支付書簿及雜費津貼)方面,七成多(72.3%)受訪者表示知悉有此津貼,近七成(66.7%)受訪者表示就學開支津貼金額並不足夠
  • 學費以外的開支:受訪家庭的幼稚園學童仍要負擔近60項學習相關費用,若以各項費用的金額中位數計算,全年額外總開支可高達11,887元。在學習開支方面,最多受訪者表示校方有收取的依次為冬季校服費、夏季校服費、課本、茶點費、其他(毛衫、棉褸、書包、旅行費、練習簿等,三成半(35.7%)受訪家庭每年學習開支大約介乎2,000元至5,999元,平均數為5,108元
  • 「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的問題:就學開支津貼資助不足(例如: 書簿、校服、雜費等)(60.2%)、政府有資助的學習開支(例如:旅行、參觀、畢業典禮等)資助不足(59.4%)、太少全日制學額(52.3%)、不應容許參加計劃的幼稚園收取學費(47.7%)、不應容許參加計劃的幼稚園收取學習相關費用(42.2%)
  • 全日制學額:絕大部份(89.1%)受訪家長表示曾為子女尋找全日制幼稚園,惟僅五成半(55%)表示能成功為子女尋找全日制幼稚園,其餘四成半(45.0%)表示不成功
  • 往返幼稚園方式:近八成(77.2%)表示子女主要以步行方式上學,一成多(11.0%)選擇坐巴士,車費方面,需要使用交通工具往返幼稚園的學童平均每天為8.6元,至於家長每天往返車費平均數為11.6元。若以每月約20天上課日計算,粗略估計受訪基層家長及幼童的每月就學交通開支超過400元,全學年開支可多達4,400元!

1 未有全面推行真正的免費幼稚園教育,一萬人要貼學費

雖然政府宣佈由2017/18學年推行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惟從調查所見,當局只涵蓋半日制幼稚園,不包括全日制,再者,加入計劃的幼稚園,在扣減政府學費減免的資助後,2018/19學年半日制和全日制/長全日制的學費上限為每年10,100元及26,250元,結果在免費教育下仍有一萬人(10,810人)要貼學費,而且兒童要支付書簿雜費等學習開支,可見全免費教育非真免費,當局仍未全面實現幼稚園免費教育。

2 五成半受訪家庭申請不到全日制學額 學額規劃未配合人力資源政策及社會發展需要

調查發現,有過半數(53.7%)受訪家庭表示曾在尋找全日制幼稚園期間申請不到全日制學額,反映全日制學額需求殷切。根據《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以往本港幼稚園設施的規劃標準為:每1,000名三至六歲以下幼童應設730個半日制學額和250個全日制學額。2015年公佈的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的報告,指出全日制課程不一定比半日制課程更有利於兒童發展,因而未有主動將全日制納入未來幼稚園教育發展主要方向。委員會認為從規劃角度而言,現行就幼稚園學額的規劃標準應予以檢討,建議規劃標準應循序漸進地改善至每1,000名三至六歲幼兒應設500個半日制學額(現時為730個)和500個全日制學額(現時為250個),可見當局應從人口增長及政策規劃各區學額。

然而,根據教育局數據,2017/18學年全港共有748所幼稚園參加數目,當中半日制學額為109,082個、全日制/長全日制學額為48,896個,若以百分比計算,比例約為7比3(即69.0%比31.0%)。另外,在前資助幼兒中心方面,2017/18學年共有246所參加免費幼稚園計劃的前資助幼兒中心,當中提供學額為24,157個(大部份開放時間較長)。縱使假設所有前資助幼兒中心均為全日制,連同沒有參加免費幼稚園計劃的幼稚園,現時全港參與免費幼稚園教育的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其提供的半日制與全日制/長全日制學額的比例仍僅為67:33 (160,052個半日制學額:78,261個全日制學額),與當局50:50的目標仍相距甚遠,反映學額規劃未配合人力資源政策及社會發展需要。

3 免費幼教下幼童貧窮率較高地區學費雜費仍然高,政府政策及學額規劃均缺乏地區為本扶貧角度

此外,免費幼稚園教育推行後,幼童貧窮率高的地區(即北區、觀塘區、元朗區、黃大仙區、屯門區),其幼稚園收費(包括學費及雜費),均未有因應幼童貧窮率較高而較低,學額規劃或政策上亦沒有獲得任何特別支援。是次調查發現,扣除學生資助後,貧窮家庭每年被迫負擔介乎近10,000元的開支,造成另一照顧幼兒的經濟重擔,當中仍未包括其他各項學校建議幼童可報讀的興趣性及課外活動費用,這揭示當局缺乏扶貧視角,著力針對幼童貧窮率較高地區作出介入性的支援,間接令貧窮幼童輸在起跑線,無從獲得平等教育和發展的機會。當局有必要檢視各項幼兒貧窮率,從扶貧的宏觀視角,確保貧窮幼童獲得可負擔的免費幼稚園教育。

4 學生資助制度忽略官方貧窮線幼稚園學童提供支援不足

更重要的是,現行涉及申請學費減免、就學開支津貼等學生資助計劃的入息限額,亦未有認真參考官方貧窮線,導致被官方界定為貧窮家庭的兒童,竟然不獲全額(100%)的學生資助。以4人家庭(或3人單親家庭)為例,2017/18學年家庭每月收入為17,914元以下的申請人方可獲全額資助,惟同期的4人住戶的貧窮線為18,500元;換言之,收入介乎17,914元至18,500元的貧窮4人家庭不能獲發全額津助。此外,由於上述貧窮線為2016年的數據,若以此作為調整2017/18年度制訂申請學生資助的標準,相信亦會出現滯後情況,在通漲的情況下,導致不少薪金已稍獲調升的中下階層住戶,未能合乎申請幼稚園學費減費。這導致政府認定為貧窮家庭,政策上亦不獲全額津助的不合理情況,計劃亦未能聚焦在職低收入家庭,訂定申請資格;反映當局的兒童教育政策缺乏扶貧視角,令學生資助未能有效針對貧窮家庭的幼童。

5 幼稚園欠車船津貼,無視跨區幼童需要

此外,在車船津貼方面,委員會以「鼓勵家長為其子女選擇鄰近地區的學校」為由,拒絕向幼稚園學童提供車船津貼。雖然不少家長會為兒童選擇與居住同一地區的幼稚園,惟部份地區學位不足,家長才迫不得已安排子女跨區入讀其他區的幼稚園。此外不少家長需跨區上班,為方便接送照顧子女,不少會安排子女在上班區域就學。是次調查發現,受訪基層幼童及其家長若有需要乘坐交通工具往設就學,每年交通開支可高達4,000多元,對於貧窮家庭造成另一大負擔。因此,為配合家長上下班安排,令幼稚園學童更具彈性地選擇上學地點,當局應向為幼稚園學童提供車船津貼。另外,由於幼稚園學童年紀幼小,不能自行上學,需要專人陪同接送,在以兒童利益為大前題下,當局應同時為符合經濟審查資格的兒童照顧者提供車船津貼。

6 改善建議

為此,2018年6月新成立的兒童事務委員會,應主動檢視本港的免費幼稚園教育,保障弱勢家庭兒童平等發展機會;當局應改革幼稚園學額規劃標準,推行以「全日制」為主的免費幼稚園教育,並將幼兒學費減免計劃及就學開支津貼申請資格與貧窮線一致,政府更應積極檢討就學開支津貼金額,嚴格規管幼稚園機構種種收費全額資助涵蓋所有必要就學開支,並為幼稚園學童及其家長提供幼童車船交通津貼,以拉近貧富幼童學習機會差距。

參考資料: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兒童權利關注會 (2018年7月15日)
貧窮兒童調查系列二十六 - 貧窮家庭對推行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及收費的意見問卷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