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蛋撻不是蛋撻,澳門不是澳門

蛋撻不是蛋撻,澳門不是澳門

當碧咸、林雪、羅蘭加上蛋撻,將會是一件怎樣的事?答案:一件錯曬的事。

說的是澳門威尼斯人新推出的廣告短片「就是這個味道」。內容講述碧咸到訪澳門,希望重尋回憶中的蛋撻,遂登上的士,着那位操着北方口音的司機為自己引路,結果一輪擾攘,原來眼前與自己「共患難」的司機正是解謎關鍵, 帶領碧咸找到舊時味。故事內容看似沒有問題,但假如結合澳門、威尼斯人,問題就來了。

問題一 蛋撻、葡撻,傻傻分不清楚?

故事中,碧咸一登上的士,就以普通話喊出「蛋撻、蛋撻」二字,的士司機遂帶他到了十月初五街的南屏雅敍,結果一上菜,咸爺念茲在茲的蛋撻竟然成了葡撻,他回以一句「不是這味道」,那一刻,天真的我以為結論是因為「蛋撻不是葡撻」,所以不是這味道,怎料最後結局,傳說中的蛋撻就是「葡撻」,之所以要指鹿為馬,就因為他們要推銷的品牌就是掛着「沙莉蛋撻」名號的葡撻。

假如你說,因為客戶堅持自己的葡撻叫「蛋撻」,以客為尊,那我尚且覺得情有可原,但偏偏這「沙莉蛋撻」是威尼斯人的自創品牌,也就是由定名一刻,到拍攝廣告的過程中,都沒認為這是關鍵問題,不打算要尊重在地飲食文化,又或者是,決策層覺得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產品根本沒問題,明知故犯。

問題二 澳門只是塊佈景板?

基於上述對葡撻正名的不講究,我們更有理由相信,影片中出現的北方口音的士司機,羅蘭姐看見咸爺時的一句「小貝貝」,這些完全不符合「澳門人」角色設定的內容(不是說澳門沒有人說普通話,而是時粵時普、兒化音等都不會是澳門人的普通話),其實都指向同一結論:預定的閱聽群眾不是澳門人,甚至是對澳門不甚認識的人。

這一點,威尼斯人的答覆相當有趣:澳門是國際旅遊目的地,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到訪及勞動力,因此廣東話、國語及英語均是常用語言。果如是,何以不依照澳門的現實情況,以廣府話(或帶一點福建口音也可)來說對白,然後配以書面語和英語字幕,而不是像現時一樣,以脫離現實的普通話來唸對白呢?再後退一步,假如威尼斯人認同三語都重要,那碧咸其實說英語就可,何必要故作親切,用普通話呢?到此,答案已經呼之欲出:因為影片的對象,其實是一群說普通話、懂得「小貝貝」,甚至不介意只有中文字幕的人。澳門人和澳門,實則也只是佈景板,不然你試試將短片中非賭場的場刊換成澳門以外的城市,其實情節照樣成立,甚至會少一點突兀。

站在企業的角度,宣傳片要對準目標受眾,向他們推銷,並無不妥;但作為澳門人,我實在不太能說服自己接受片中這個「蛋撻不是蛋撻,澳門不是澳門」的澳門,更加接受不到一家跨國企業以「國際」之名,實質眼中只有一少撮觀眾。

然而,就算我(們)再不接受,也得感謝威尼斯人的真心,用這段短片來透露了心聲:澳門只是賴以搵食的場景,真正重要的是付錢的老闆,他們看見小貝貝賣弄球技、懂得因為破爛的情節而發笑就可,至於蛋撻是否蛋撻,澳門是否澳門,還需在意嗎?

作者 Medium
作者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