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Brew Note 文化沙龍 《香港六七暴動始末》新書講座

Brew Note 文化沙龍  《香港六七暴動始末》新書講座

吳荻舟先生是六七暴動期間中共駐港的重要領導。他力主克制,避免災難,後遭整肅。其貢獻先於《消失的檔案》首度披露。

經羅恩惠導演引介,吳先生千金吳輝信任程翔先生,把先父生前的筆記悉數給他。程以筆記為本,旁徵史料互相引證,詳人所略,抉隱發微,終於出版《香港六七暴動始末——解讀吳荻舟》,厚達 570 頁。

程翔感慨道,原以為自己熟悉港共系統。但見吳的筆記,記下周恩來批示,包括「港督身邊的人不能參與」、「機場的人不能參與」(記錄香港要人的出入境行蹤,通報中共)。程見過機場的人,一直不知他是情報人員。現在程才明白港共何其廣大,近至港督左右。故周恩來囑吳不許他們加入暴動,揭露身份。

程翔強調並承認,當年港英政府也有壓迫,六七少年犯亦受過不公。「我係嗰個年代嘅過來人,我清楚有無辜同義憤。暴動開始時我好同情工人。」

b

然而宏觀地看待歷史,程指當年港共是在極左思潮下,處心積慮利用六七暴動,武力「解放」香港,連軍隊和接管香港的部門都準備好。暴動參與者應該有獨立思考,反思並負責。

即使程翔與其他學者意見不同,見諸江關生先生認為中央根本支持港共;程則認為是港共迫中央上馬,中央拒從。惟港共對港人的傷害,遠甚於港共所受制裁。

程翔認為殷鑑在前,鑑古知今,仍然曉有意義。港共欲在 67 年奪權失敗,無法令香港一如澳門,提早成為「半解放區」。

c

97 前中央一度考慮撤銷新華社,徵詢過程翔意見,他很同意。但新華社亟力游說,終獲保留。然而中央也明令新華社不可與港府有橫向聯繫,避免香港出現「兩個權力中心」。

但 2003 年七一以後,方針丕變,如今港共終償六七的夙願,取得香港統治權,結果就是重蹈過去熱衷「鬥爭」的錯誤。「唯有靠在座每一位,努力頂住錯誤。」

牛津大學出版社總編林道群先生,在講座後為程翔新書當臨時售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