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我們在丟掉我們的未來嗎?

我們在丟掉我們的未來嗎?

我們在丟掉我們的未來嗎?

很多次了,夜深外出跑下步做點運動,而路過區內不同的垃圾收集站時,差不多每次也遇到這種爆滿的場面(見圖):垃圾袋被打開、濕漉漉的衣物毛公仔跌滿地、行季箱散了、木傢俱與玻璃櫃半爛地四散、貨倉超市棄掉的卡板堆得有一樓高、光碟CD與盒子碎滿地……無論有沒有三色回收箱,這些都是「一堆過」的。一般上,未壞未爛仍然可用的東西著實也不少。若然垃圾站鄰近有貨倉設施(尤其是零食一類)的話,以「一板板」(卡板)為單位出現的過期糖果、餅乾、薯片或礦泉水、蒸餾水等被完整地棄置的情況,也絕非罕見。

面對這種頹垣敗瓦,但其實當中太多東西根本沒有「敗」就被棄置的場面,心裡確實是不舒服的。

大家應該還記得早陣子的廢紙出口問題吧!政策的問題曾引致廢紙停收,失去出口價值的東西最終也很可能又走進堆填區 ……。拾荒者的難題固然是很令人心酸。但這個社會裡不完整的回收制度還是沒得到較多的正視。

多多少少呢,這些問題背後都以「眼不見為乾淨」的共通點,這也是我們社會「文明」的常態了。每天,大家都把不想要、不需要、用不得上、不想見到、無位放、租太貴、家居面積愈來愈小等等原因而變得多餘的東西通通都轉交到堆填區,爆滿只會是一個必定的物理現象而矣。作為環保組織的成員,再向公眾大數政策的不善、指罵城市人如何大嘥鬼上身地浪費、又或者大爆天文級數的廢物數字等,得出來的效果已不如往日般驚人(當然,還是要出聲的,縱使沒驚嚇效果,也得提提大家:在環保署的數據中,每天的堆填廢物量已由2014年的一萬三千多噸提高至2015年的一萬五千多噸),也許公眾這樣被數字嚇大的,我們都像具有免疫力一樣「唔多理會」。

誠然,這城市裡廢物處理問題的複雜性已很高,大家都知道政策上太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同時社會的整體意識又似乎是相信「人類聰明」或者「總會有人TAKE CARE有人諗」之類,而同每個人又好像沒什麼直接關連一樣。「繼續玩、繼續買、繼續掉嘛……」一直是商業與媒體所吹捧的主流氣氛.....似乎還是經濟行先,消費為王道。這些都已經「入晒血」地存在於大眾的意識之中。

這刻,各種資源尚未去到危機邊緣,上述大量的廢物如何處理固然是個大難題。但三十、四十、五十甚至一百年後呢?問題該不止於是堆填區空間不夠那麼少了。總有些資源會排隊式地去到山窮水盡吧?!能源、空氣、水源、食物、日用品、生產源料….終有一個限額,而人口卻在上升(或不變),那會發生怎樣的事?資源與產品價格會如何?資源還能以現在(較)公平合理的方式分到有需要的人手上?還是會被囤積居奇?現存的文明社會制度是否還穩定嗎?還是,文明制度會崩潰然後重返弱肉強食的社會?大家會被資源短缺迫出潛藏的人性?(很像那些以末日為橋段的美劇吧?或許是想得太多了……。

我們究竟是不是在扔掉我們的未來?似乎是,而且將會是很徹底地…...

文:Terence Tang - 上世紀環境科學系畢業生,從事環保信息傳遞的工作輾輾轉轉近十年,現為長春社教育經理。鍾愛單車、行山、運動、音樂與電影,致力尋找、發明並推廣環保而又好玩的遊戲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