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文化論政】于愷絹:新增愛滋病病毒感染數字上升,香港有得揀?

【文化論政】于愷絹:新增愛滋病病毒感染數字上升,香港有得揀?

攝:Manson Wong

香港首宗愛滋病病毒感染確診的個案可追溯至1984年。當時,世界還沒有治療愛滋病病毒感染的藥物和技術。人們一旦受愛滋病病毒感染,免疫系統便會漸漸受到破壞,感染者身體從而會出現一系列由其他細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症狀, 導致死亡。由於當時感染愛滋病病毒死亡率之高,而醫學界亦未能對愛滋病的控制有掌握,因此當時香港政府將此病宣傳為世紀絕症,社會上人人均對「愛滋病」三個字極為恐懼。

直至1995年,俗稱雞尾酒療法的高效能愛滋病治療方法面世,使愛滋病病毒感染的死亡率大大減低。時至今天,感染者只需按時服用藥物控制體內的病毒,其日常生活和壽命均能與一般普羅大眾無異。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地政府亦早已將愛滋病病毒感染界定為慢性疾病。可惜的是,世界甚或香港對「愛滋病」和其感染者的標籤和恐懼並沒有因此減少。

對愛滋病感染者的歧視源於社會大眾對愛滋病的誤解。香港政府一直沒有將性教育納入中學的必修課程,而教育局最後一次更新《學校性教育指引》已是1997年。缺乏基本性健康的知識,也不知道愛滋病的傳染途徑,大眾對於感染「愛滋病」自然會有百般的誤解。而在東方社會,「性」本來就是禁忌的話題。透過性接觸而傳染的病也就容易被污名化。奇怪的是,乙型肝炎與愛滋病病毒同樣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播,而引發子宮頸癌的人類乳突狀病毒(HPV)也主要是透過性行為感染,但愛滋病卻無奈地背負更多的污名和道德的指控。

香港愛滋病預防政策主要由愛滋病顧問局制定的愛滋病建議策略主導。近十年來,本港愛滋病年度新增感染數字不斷攀升。由2005年的313宗新增感染個案大幅增加至2017年的681宗新增感染個案,數字反映現時的策略未能有效地針對本港的疫情作出相應的處理。

事實上,當世界各地不斷建立針對瞬息萬變的疫情而出現的綜合愛滋病預防策略,香港愛滋病預防策略則仍局限於「安全套推廣」和「愛滋病測試」,未能以實証為本的方法有效回應愛滋病疫情,變相剝奪了本地高風險人士享有更多有效預防愛滋病方法的選擇。

外國新興的有效預防方法,香港為何不選擇?

事實上,早於2012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有認可「事前預防性投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作為有效預防感染愛滋病病毒的藥物。研究顯示,正確及持續服用PrEP可大幅將感染愛滋病病險的風險降低百分之九十九。目前世界有超過二十個國家及地區,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泰國、馬來西亞及台灣,已先後將PrEP納入公營醫療系統或推行大型試驗計劃。菲律賓最近也出現了由地區組織所發起的免費PrEP先導計劃。不少地方,如澳洲新南威爾士州和美國三藩市,在推行PrEP以後已成功將新增感染數字大幅降低,結果令人鼓舞,也讓高風險族群多了一個保護自己的選擇。

現時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並未有供應PrEP,而政府也未有推行的具體計劃。。有需要服用而又負擔得起每月至少八千元藥費的人士,會選擇光顧私家醫生配藥。正正因為藥物的高昂價格,使守護自己健康、保護自己免於感染愛滋病的這些權利也只能由社會上的一小撮上層階級享有。不與時俱進的政策間接深化了經濟不平等所帶來的後果,以致基層社群未能享有與社會較富裕人士一樣的基本保障,無疑是政府施政無法實踐社會公義的一個體現。也難免會讓人覺得香港政府在處理愛滋病疫情上的落後及對問題的不重視。

預防勝於治癒,這句說話同樣適用於預防愛滋病政策上。也許不少人會認為PrEP比起其他預防方法,例如安全套,要貴得多。但不少國外研究已顯示,在高收入經濟地區,只要PrEP是有策略地於高風險群組身上使用,而服用人士能維持良好的藥物依從性-按照處方指示服藥,其實不難平衡成本效益(實際情況視乎服務模式、藥品的價格、群組的安全套使用率、接受治療的感染者比率等)。根據2015年美國的研究數字,治療一名感染者的終身醫療費用約為三十四萬美元(二百六十萬港元)。而衛生署和醫院管理局於2016-2017年合共治療約五千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從這些數字可見,將PrEP納入預防策略除了能更有效地預防愛滋病傳播,同時亦可舒緩公營醫療系統的財政壓力。

另一項對於愛滋病預防政策很重要的新突破是一項名為「不能偵測(Undetectable)等於不能傳染(Untransmittable),U=U」的醫學訊息。意思是指只要感染者透過持續接受雞尾酒療法,將體內的病毒量抑制至偵測不到的水平(每1毫升血少於40粒病毒),其透過性行為感染他人的風險便小至可忽略(Negligible)。現時國際間已有超過500個地區組織、政府機構、醫療單位支持並承認U=U的醫學理據,當中包括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及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U=U除了鼓勵感染者及早接受治療並持續服藥,以消除感染他人的風險外,更有望減低大眾甚至感染者本身對自己的污名和歧視。

零感染,香港有得揀!

除了醫學上的預防方法,培育一個對性小眾及感染者友善的社會環境同樣重要。我們知道愛滋病病毒並不會透過日常生活的接觸傳染,現在連同U=U這個醫學發現,感染者便有望真正過著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包括擁有美滿愉悅的性生活。若政府決心控制本地愛滋病疫情,便必須改革固有的愛滋病預防政策,盡快根據綜合愛滋病預防策略而調整本地預防愛滋病政策,並善用PrEP或U=U等訊息去教育不同社群目前愛滋病預防策略的最新發展。唯有知識,才能消除社會上無知的歧視,為感染者提供無障礙的醫療及生活環境,建構真正多元共融的香港。

作者為關懷愛滋倡議主任

文章刊於2018年7月28日信報專欄。本欄逢周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