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應慳則慳,應使則使」的另一結局——記我的豬仔錢罌

「應慳則慳,應使則使」的另一結局——記我的豬仔錢罌

感謝香港「著名青年」劉鳴煒先生再次為大家帶來熱議的題目,劉先生以自己個人經驗,亦即其十歲時收到的十萬元現金利是(一百張一千元紙幣,而且放進公文袋)作為例子,講述儲蓄理財的重要。

對於「應慳則慳,應使則使」這八個大字,我一點也不陌生,因為這是父母自小灌輸予我的概念,但亦由於這概念,令我出現人生第一次慘痛的教訓,而這故事,要由我的豬仔錢罌講起。

在我大約五、六歲的時候,爸爸在公司的新春晚宴中抽到一份奬品,少有抽奬運的他興致勃勃地致電回家,著我帶他回來一起拆禮物,結果當晚,他就抱著一個紙箱回家,左拆右除外,才得見真身——一個有如我個頭(我是說現在的尺寸)般大小的金豬仔錢罌。當刻爸爸非常高興,因為屬豬的他覺得這是喜兆,就把他放在玄關位置,更著我要好好「照顧」這頭金豬。是的,所謂「照顧」,其實就是想我學會儲錢,每天回家時都將要儲的硬幣投進其中,而當時就有一連串的理財大道理,當中特別強調的,就是這句︰應慳則慳,應使則使。

接受過爸爸的厚禮後,我確實有聽話地儲起錢來,每天放學回家都把口袋中的硬幣放進去,或三元、或五元,視乎心情而定,一年下來,豬仔錢罌被我「打爆」了,於是我開始「分散投資」——央求爸媽再多買一個錢罌,只是今次這個不再是豬仔,而是一個足有一米高、印有龍貓圖案的條狀錢罌。那時的我大概以為,再「打爆」以後就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所以我要用最快的速度,瘋狂儲錢。然而,當時的我沒有如劉鳴煒先生一樣,有危機意識,懂得把錢放進銀行,結果,三年級的某個下午,樑上君子看中了我家,將家中所有值錢的財物都取走,連錢罌中的硬幣也不例外,可憐的我回家後看見豬仔的「屍骸」(估計死因是從高處摔下),自然是喊得一句句,而當時在錢罌中的硬幣,保守估計也值三千多。於是,我的「應慳則慳,應使則使」第一回合結果,來得無比的悲壯。

時至今日,我仍然記得我的金豬仔,也依舊抱持「應慳則慳,應使則使」的心態,只是我已經不太相信儲蓄可以帶來甚麼大改變——特別是在我的父母不能在我十歲生日時塞十萬現金給我的狀況下。

圖片解說︰網上搜尋豬仔錢罌,竟然真找到一個同式同款的——只是它的命運,同樣是被偷……

作者 Medium
作者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