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今天,要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

今天,要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

(路四:18–30)

2018年9月5日,河南南陽光彩教會(家庭教會)十字架在屋頂被拆後,信徒重新樹立

今天,在10號風球高懸,風雨飄搖的早上,願主的平安與大家同在。讓我們一同去記念風暴中的香港及中國。在風雨飄搖的今天,一同聆聽及學習上主的話。

使命宣言

很多機構都會定下年度目標的口號,或是使命宣言。這些口號及使命宣言,成為外間認識這機構的參照,到底其存在的目標與使命是甚麼?數日前某左派報章報慶,被城中高官名人譽為客觀、中立之報。該報的口號是「文以載道,匯則興邦」,不禁問:該報所載的是甚麼「道」,所「興」者是以人民為本的邦,還只是一黨的邦?回想該報在創辦時對中國民主自由的重視,對比今天的情況,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據福音書記載,耶穌在離開家鄉出來傳道後,第一次回到拿撒勒。他在安息日走進會堂,翻開《以賽亞書》六十一章,然後讀出:「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看見,受壓迫的得自由,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然後對眾人說:「你們聽見的這段經文,今天已經應驗了」(路四18–20)。經文的中心是「受膏者」的使命,耶穌選擇這段經文的目的,是要說明他就是耶和華選召受膏的那位僕人,我們可以視之為耶穌或天國運動的使命宣言。

權勢VS福音

福音的宣告是具有力量的,並且是要挑戰罪惡權勢。耶穌所指的「被擄」,當然並不是指人被牢禁,失去了行動的自由,而是指向生命或靈性的境況。基督教信仰認定,每個人都受到罪惡權勢的束縛與轄制。「得釋放」是指我們的生命不再成為罪惡權勢的奴隸,得著新的生命。「失明的」不是指肉體上的視障者,而是喻意被其他事物所蒙蔽,而陷入黑暗狀態,而黑暗同樣是指向罪惡的權勢。「得看見」的先決條件是「光」,唯有光照在黑暗之中,才能「看見」。因此,「得看見」是指生命不再活在黑暗之中,有真光照亮與引導。「受壓迫」指活在一種不自主的狀態,有強力的意志強加在自己身上,身不由己。同樣,這種壓迫的力量,也是指向罪惡的權勢。「得自由」消極的意思是是免於壓迫的自由,而積極地,就是可以自由地表達及實踐,代表生命的自主。

所以,「被擄的」、「失明的」、「受壓迫的」背後,其實是生命主權的問題,就是你的生命由誰掌握?保羅在《羅馬書》第六章16節這樣說:「難道你們不知道,你們獻自己作奴僕,順從誰就作誰的奴僕嗎?或作罪的奴隸,以至於死;或作順服的奴僕,以至於成義。」第19節他又說:「你們從前怎樣把肢體獻給不潔不法作奴隸,以至於不法;現在也要照樣將肢體獻給義作奴僕,以至於成聖」。是的,生命的主權誰屬,是一種選擇,而耶穌基督正是奉上主所差的受膏者,要將這福音傳給「貧窮的人」,「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

在此,禧年的概念源自《利未記》,禧年又跟安息年有關。根據《利未記》第廿五章,「安息年」是耶和華吩附以色列民,進入迦南地後,土地耕種六年後,第七年要安息,「不可耕種田地」,「向耶和華守安息」(廿五4)。「禧年」是經過七個安息年後,將第五十年列為「禧年」,也是「聖年」(廿五12)。「地在安息年所長出的,要給你和你的奴僕、使女、雇工,以及寄居在你那裏的外人作食物」(廿五6)禧年的安排,是要「各人的產業要歸還自己」(廿五10)。在禧年,欠債的及為奴的可得自由,它讓人取回祖業及回歸其親族;回到以往的生活,這原是上主屬意以色列民所為的。因此,我們便明白,為何「禧年」對貧窮人是好的信息,是福音,因為貧窮的人,到禧年便可免去債項,取回祖業。

不過,當耶穌引用《以賽亞書》「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時,明顯是要將「禧年」的意思轉化,將赦罪的意思賦予在「免債」。換言之,耶穌基督所成就的救恩使我們從罪中得了釋放,基督用自己的寶血救贖了我們,罪惡權勢便不再掌管我們的生命,正如在禧年獲赦免欠債,或得回祖業的人一樣。耶穌基督選擇在自己家鄉,在會堂中宣告,自己就是上主差派的受膏者,他傳講的天國福音,是叫人悔改的福音,帶來的改變,就是在這個罪惡權勢當道的世代,宣告「被擄的」、「失明的」、「受壓迫的」狀況,因著福音的介入,會帶來改變。這個改變,是「上帝悅納人的禧年」的降臨,也是上主的救贖臨到人間,讓受罪惡權勢轄制的人,回歸自己原有與上主和好的生命關係之中。

受膏者的身分與使命

耶穌在會堂讀畢經文後,把書卷起來,交回給管理的人,然後對眾人說:「你們聽見的這段經文,今天已經應驗了」(路四21)。聖經學者對「今天已經應驗了」這句話,感到極大的興趣。想像一下,當時參加會堂的人,一定不會對《以賽亞書》六十一章感到陌生。他們大抵對經文所表達的「末世」取向已感到麻木,更不會接受有關應許已經實現,經文本身絕不可能引起爭議。但問題是,當耶穌說:「你們聽見的這段經文,今天已經應驗了」時,「『今天』已經應驗」這句,無疑便帶來相當的爭議性。

首先,「今天」要應驗的,是指向耶穌就是《以賽亞書》中的「受膏者」。耶穌的自我宣告,顯然不會被會堂內的宗教領袖及猶太教徒所表接受。有趣的是,當時耶穌在會堂,眾人最初個反應是「稱讚他」(四22)。因為,按《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帶著聖靈的能力回到加利利,他的名聲傳遍了四方。他在各會堂裏教導人,眾人都稱讚他。」(四14–15)可以肯定的是,耶穌在回到家鄉時,他在加利利一帶所行的事,已經傳了回來。參考《馬可福音》,當耶穌進入會堂後,眾人的反應就是:「這人哪來這本事呢?所賜給他的是甚麼智慧?他手所做的是何等的異能呢?」(可六:2)所以,眾人聽到耶穌宣讀《以賽亞書》後,第一個反應是「對他口中所出的恩言感到驚訝」,又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嗎?」似乎,當時眾人被耶穌的言行吸引著,但是,耶穌接著說:「你們一定會用這俗語向我說:『醫生,你醫治自己吧!我們聽見你在迦百農所做的事,也該在你自己的家鄉做吧。』」(四23)意思是,眾人請耶穌在自己的家鄉,施行神蹟來證明自己是上主膏立的僕人(或者,更自私的想法:你為何不益自己友?)然而,耶穌對眾人的熱誠與期望,卻淋下冷水,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接納的。」(四24)(和合本:「沒有先知在他本鄉是受歡迎的」)

當眾人開始為耶穌的言行感到亢奮時,耶穌卻接著說:「我對你們說實話,在以利亞的時候,天閉塞了三年六個月,遍地有大饑荒,那時,以色列中有許多寡婦,以利亞並沒有奉差往她們中任何一個人那裏去,只奉差往西頓的撒勒法一個寡婦那裏去。在以利沙先知的時候,以色列中有許多痲瘋病人,但除了敘利亞的乃縵,沒有一個得潔淨的。」耶穌引用了偉大的先知以利亞的事蹟,說明以利亞並沒有在以色列行神蹟與服事,寡婦及乃縵都不是以色列人。結果此番話激怒了會堂內眾人,「怒氣填胸」地將耶穌趕出城,甚至想將耶穌推下山崖(路四25–30)。耶穌清楚說明,我不是你們所期望的「先知」,你們心目中期望我是行神蹟,或是關照自己人的先知,對不起,我的使命不是這樣!

禧年的應許

再者,「今天要應驗了」這句話,除了針對耶穌的「自我宣告」外,也帶來的另一種張力,就是對實現禧年應許的理解與期望。當時,眾人對耶穌的話,除了最初感到亢奮外,不排除有另一種消極的反應。他們會問,「今天」真的應驗了「禧年」的應許嗎?他們反問:「今天」仍是羅馬人當權的日子,在強大的帝國統管下,猶太人只得臣服屈從,甘心接受帝國下「猶人治猶」的特別行政省安排。你看,施洗約翰不是被關在監裡嗎?今天,不是發聲的時候!「今天」是經濟至上,穩定繁榮的日子,為了金錢與利益,一切都可以讓路,讓我們搵錢,讓我們享樂,讓我們發夢,別跟我說甚麼福音,金錢就是我的福音,金錢就是我的禧年……

相對於上述的「今天」,耶穌宣告的,是「你們聽見的這段經文,今天已經應驗了」。換言之,福音帶來的改變是當下的,是今天的,關鍵是,到底你認為權柄在那?主權誰屬?如果你認同耶和華是創造萬物,掌管萬有的主,那「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看見,受壓迫的得自由,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就不只是末後的應許,而是在此時此地的福音要宣告,要實現的內容。如果你認為世界的權勢就是終極的,一切按世界的規則行事,那麼,禧年背後的「釋放」、「贖回」等理想只不過是空談,壓根兒不會在今天對當下帶來任何的挑戰。當時動怒的群眾,他們不滿耶穌,是不想耶穌搞亂他們眼前的世界,我完全滿足現狀,你宣講的福音,會給我們添煩添亂,你快離開吧!別騷擾我,我很滿足現狀,不要任何改變!

耶穌在自己家鄉的宣告,換來的是被逐的下場。這令我想起一位中國青年作家周濂的文章〈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他說,正因為是假裝睡著,因此,無論我們用甚麼方法,都不能叫醒他。「除非那個裝睡的人自己決定醒來」。為何一個人要裝睡?他們裝睡,是因為他們不想醒來?不想面對醒覺後的現實?還是因為他們滿足於被罪惡權勢扭曲的人心與世界,並繼續在一個以利益與權力為主宰力量的世界網睡?

今天要應驗……

回到耶穌的使命宣言,我們可見,耶穌提及他關心的是甚麼人?「貧窮的人」、「被擄的」、「失明的」、「受壓迫」……這些可以是社會上被我們忽視的弱勢群體或政權眼中的「低端人口」。今天,香港社會追求單一的指標,只要經濟好,就ok,但在GDP的數字背後,有沒有看見嚴重的貧富懸殊?制度及政府施政是否完全關顧社會上有需要者的需要?誰去關心邊緣人及弱勢群體?另方面,這同時也是指社會上所有被罪惡權勢轄制的人。這個罪惡的權勢,也在侵蝕社會各領域與制度,企圖控制個人的心靈,將人心變為獸性。面對上述一切,我們是否相信,「今天」就是要「應驗」的時候?

香港社會仍存在著各種不公義的制度與事情在發生,許多香港人仍飽受經濟上的貧窮、被各種不合理的制度及價值所捆綁、好像「失明者」般看不到前景,受到形形式式的權勢的壓迫。昔日會堂的眾人,就是「裝睡」的人,不想被耶穌喚醒,因為耶穌不合他們的期望的先知角色,或是不想耶穌將他們從偽裝的「今天」中喚醒,仍裝睡在自己的和諧與穩定的世界之中。當然,基督徒及教會不是自以為義的,以為自己就是公義的化身,忘記了我們自身也面對罪惡權勢的誘惑與轄制。今天,對,耶穌說是「今天」,基督徒及教會,面對外在和內在的罪惡權勢,是選擇順從,裝睡,還是醒來,以天國為念;是保持沉默?還是勇敢宣告,並為實現天國而努力,甚至像耶穌一樣,為此而付上不受歡迎的代價?

與此同時,北望在香港北方的中國,近年對各種宗教,特別是基督教的管控及打壓愈趨嚴厲,手法也愈來愈粗暴。兩年多前浙江強拆十字架,有人滿足於當局已經停拆,並在讚許中國宗教自由愈益進步。沒想到最近又傳來中國各地新一輪的打壓:河南省出現大規模的拆十運動,18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被禁足於教會,教會也不能再辦主日學、夏令會。北京有最大規模的家庭教會被取締,廣州及成都等地又有家庭教會被視作違法而受到各種形式的干預及衝擊……這一切,在在說明針對基督教的打壓仍在繼續,拆十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面對中國教會──我們在基督裡的肢體,身處香港,仍然享受相對自由的我們,是選擇「裝睡」,並沉醉於官方宣傳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的假像?還是我們看見中國信徒正陷於「被擄的」、「失明的」、「受壓迫的」的苦況之中?

教會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要在社會與社區中作見證。盼望更多信徒,在教會及社會的需要中,看見、聽見,然後回應。就在「今天」,「今天」不是「昨天」,所以我們不要滿足於過去的成就,或受過去的不足限制;「今天」不是「明天」,留待明天才回應。「今天」就是當下的「每一天」,抓緊今天,每一天的堅持,每一天的立志,每一天的悔改與更新,每一天的行動……

讓我們再聆聽昔日主的宣告:「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看見,受壓迫的得自由,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耶穌說:「你們聽見的這段經文,今天已經應驗了」。

今天,你聽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