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無營養文化系列】前言:企硬,對無營養文化說不!

【無營養文化系列】前言:企硬,對無營養文化說不!

我最近起度思考一個問題:點解香港越黎越衰、越黎越無希望?諗諗下我發覺,到頭來都是同文化有關。平日我地會食飯;但原來文化,則是心靈的食物。而文化,其實都有分有營養同無營養,而香港一直都俾海量的無營養文化侵蝕。慘就慘在,香港人係連邊D是有營養的文化同無營養的文化,都開始分唔清、或者無意圖去分。所以,往後出的幾篇文,我想解剖一下呢個文化現象,以及其前因後果。

起開始題目之前,我想提出一樣野叫Opportunity Cost。讀過Econ的人都應該知咩是Opportunity Cost,根據Wiki,「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OC)是指決策過程中面臨多項選擇,當中被放棄而價值最高的選擇(highest-valued option foregone),就是俗語的「世上沒有免費午餐」[1]、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註1)

香港是全球最有效率的城市、同時都是工時最長的城市之一。即係,你一日最少八粒鐘返工(最理想),其餘就是你僅餘的時間(仲未計有大把人要照顧一家大細、湊仔之類喎),扣除通勤(最少兩粒鐘)、食飯沖涼去廁所訓覺,一日可能你剩得三四粒鐘。呢 D 時間點用好?你可以揀:

1. 一粒鐘排隊買珍奶;
2. 睇一套有反思既戲;
3. 有內容的書;
4. 做運動。

人的心力有限(這個是重點啦),我們無可能「既用一粒鐘排隊買珍奶、又睇一套有反思既戲、仲讀一本有內容的書」添。取捨之下,如果你覺得買珍奶好重要,你就會一星期搵兩三日用一粒鐘排隊買珍奶,咁你就放棄左其他選擇,例如Option 2 同 3 同 4 。即是,你選擇左珍奶,你就等於放棄左去睇一套有反思既戲、有內容的書、甚至再差 D,只是一粒鐘的運動時間-你都是放棄左。

偶而一次半次,其實唔係問題,畢竟講真,一試何妨?但如成為習慣,一星期排隊一粒鐘,就代表你一個月用四粒鐘為買 4 杯珍奶;而起呢 D 時間裡面,即使你揀做運動,都總好過用黎排隊呀嘛?而同樣道理亦應用在其他無營養的文化裡面。例如打Candy Crush/Pokemon Go,講真一日打搭車打幾個字有乜所謂?但如果成習慣,五六個鐘為Candy Crush/Pokemon Go而生存,又真係咁有營養?有咩人生價值,能夠在Candy Crush/Pokemon Go中了解同明白得到?你想像一下,當你不斷咁浸淫起一堆無營養價值的文化之中,就好似你日日食零食咁、無錯是好開心、好口爽,但最後好快你就會三高、癡肥跑唔郁、甚至因為食得太多化學劑而有暗病。

可能你會話,大佬、做人唔使咁認真啦、打個機姐、唔使探究人生意義既。咁講法,我地係咪要不斷做有營養既野先岩?我又覺得唔係。正如食野一樣,正餐食得多,久唔久都會想食幾啖零食,其實無傷大雅,只要唔係「零食變正餐」咪得囉,但而家好明顯就係咁。點解我地食物營養如此重視,對於心靈的食物又咁唔講究?

講左咁耐,仲未入正題,香港有 D 咩無營養文化?以下是我觀察到最嚴重的幾點,之後會討論的有:

1. 〈食食食〉瘋狂幫襯韓式隱世流心紫薯拉絲小店的人
2. 〈玩玩玩〉睇CCTVB、手機成癮、沉迷社交媒體同打機
3. 〈買買買〉消費、狗衝排隊食野買珍奶的文化現象

是時候,向習慣說不了嗎?

註1:維基百科: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