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缺的不是錢而是決策者的同理心

香港缺的不是錢而是決策者的同理心

人們往往在生病時才記起「無病無痛」已經是幸福。行得走得後又打回原形。疾病、成因與治療似乎只是病人的事,最近一個關於公眾對精神分裂症認知的研究暴露了大部份人對這個病的無知。

由四個關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組織做的調查發現公眾對此病有不少誤解,造成忽視與歧視。這個由樹仁大學數據分析與民調中心進行的調查,成功訪問了1,004名市民及317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結果發現這個城市對精神分裂症是集體無知。無知又往往引出誤會、歧視,令已經在受苦的病人更苦,要改善情況,政府與醫管局責無旁貸。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的市民誤以為精神分裂是由心理或性格問題引起,心理治療,保持心景開朗、多做運動便可,他們以為藥物治療是不必要的。逾六成人不知道病人每次復發都會進一步損害腦部,又有四成人誤以為患者有暴力傾向。如果見心理醫生、做運動便能痊癒,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工作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hn Nash 就不用受盡精神分裂的折磨,他的兒子亦不會有此病。

精神分裂的成因複雜,與患者大腦中的神經遞質不平衡有關,遺傳亦會增加患病的風險,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沒有暴力傾向。其實暴力傾向的成因往往與沒有服藥及覆診,導致幻覺和妄想等症狀未能受控有關,而患者復發,又會對腦細胞造成不能逆轉的傷害。由此可見,大部份人對精神分裂症的誤解其實是直接影響患者的病情。又由於病情的影響,部份忠者缺乏病悉感,即不相信自己有病,又或者逃避有病的事實而拒絕食藥及覆診。亦有患者因歧視而停止食藥或自行減藥。

其實政府及醫管局完全有能力消除誤解及改善患者的情況。正如患者組織所指,政府及醫管局應該在公眾教育上做功夫,以消除歧視,另外在制度上增加對患者的支援,例如設立彈性覆診時間,使用針劑治療。彈性覆診時間,可以成少患者因經常請假覆診而引起的歧視,針劑則能減少用藥的次數,減低因漏服藥而復發。

可以用864.2億起條高鐡,香港缺的不是錢而是決策者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