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明日大嶼」證香港有第二權力核心

「明日大嶼」證香港有第二權力核心

題為編輯所擬。

回應施政報告《明日大嶼》

林鄭發起土地大辯論,諮詢期間,已出口述表示:「填海是無可避免」,更要求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歷無前例地在諮詢期間遞交中期報告。報告還未完成,林鄭竟在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出填海1,700公頃的東大嶼都會計劃,完全反映林鄭女娥在填海造地方案自編、自導,自己偷步。長官意志,違反民意,可恥!

原來香港有第二個權力核心

以董建華為首的團結香港基金,大力鼓吹大規模填海,該基金會的副總幹事被林鄭委任為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成員,在8月提出「東大嶼都會加強版」,提出填海2,200公頃。接著團結香港基金、行政會議成員、各高官舖天蓋地式的宣傳,力撐東大嶼都會打鑼打鼓。由首任特首吹雞, 現任特首偷雞, 民間特首幫做勢,大力事在必行,志在必得之勢。林鄭違反程序公義外,在缺乏研究下,較自己提出的1,000公頃,突然說要填多700公頃,不禁令人懷疑是受到董建華為首的團結香港基金的利益集體所影響?團結香港基金絕非獨立組織,除創辦人兼主席為前特首董建華外,還有大型地產商、金融集團和重磅企業撐腰,理事會更充斥特區政府的「自己人」。上述地產商包括新世界、恒基、恒隆、信和、瑞安、世茂和信德,重磅企業有利豐集團和蘭桂坊集團。究竟誰影響香港的施政呢?

1,700公頃東大嶼大白象 四大不公義:

1. 程序不公義;

2. 環境不公義:

  • 二次環境破壞: 先挖空海砂,再擔砂倒海;
  • 生態欺凌,跨物種不公義(該帶是有成熟的珊瑚群、香港獨有的生物物種、魚群水度);
  • 屏風島效應,改變水流,做成大量沉積物,破壞海洋生境及附近海灣的面貌;

3. 公帑運用不公義:1,700公頃人工島,連基建及舖橋搭路的成本,保守估計要8千億,相等於3/4的香港儲備,主要得益者是發展商、建築商及地產商,可以說是掏盡儲備、官商自肥。為何多項民生有關的訴求,如全民退保,政府又不願意投放資源呢。

4. 氣候不公義:全球暖化,水位不斷上升,極端天氣頻生,各國皆有責任減排。香港政府竟力倡大規範填海,漠視紓緩氣候變化的責任。同時在海中央建人工島,在極端天氣頻生的情況下,難以估計可能做成的災難性影響。

大嶼山保育交白卷

林鄭首份施政報告聲稱保育南大嶼,還於去年底申請撥款成立「可找續大嶼幹事處」。但施政一年,保育措施毫無寸進,反而濕地郊野綠化帶被破壞的情況持續惡化。一旦東大嶼都會落實,全無「保護」的南大嶼勢必首當其衝,梅窩將會是首個重災區。發展帶來大量建材、大型機械、泥頭等存放的需要,屆時農地/濕地必成棕土化。

我們要求政府擱置東大嶼人工島計劃,並以「先棕後綠藍」的原則,優先推行其它更即時及可行的選項,如棕土、粉嶺高爾夫球場、閒置土地、短期租約地、軍營用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