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莎拉的筆記本》:若事業興趣會使家人心碎甚至危害性命,你準備好放棄家人了嗎?

《莎拉的筆記本》:若事業興趣會使家人心碎甚至危害性命,你準備好放棄家人了嗎?

西班牙電影擅長描寫社會及人性的黑暗面,《El cuaderno de Sara》以非洲剛果的北基伍省作為背景,更是把人性的殘酷描繪得淋漓盡致。即便以「發展中國家」對其稱呼,也改變不了這裡的蠻荒氣息。

在剛果的北基伍省內,反叛武裝組織以及各種壞份子一直盤踞在此,搶劫﹑槍殺﹑綁架﹑強姦﹑肢解﹑強拉壯打是地區的常態,一切暴行源於省內鈳鉭鐵礦的控制權。鈳鉭鐵現主要用於製造高科技產物,如筆電﹑手機﹑遊戲機等。反叛組織靠偷取鈳鉭鐵礦出口到西方國家牟取利潤,為此不時與當地政府發生激烈鬥爭,居民每天都像在刀尖上跳舞,驚險又絕望。

女主角Laura的妹妹Sara在剛果從事人道救援工作,但自兩年前便了無音詢。一位記者曾於拍攝反叛組織其間恰巧把她攝入其中,但此後Sara便再沒露面。聯合國組織在兩年後將其判定為身亡,不肯再展其任何救援行動。女主角Laura作為她的家人,心情是矛盾的。每個家庭的父母,如果有多個子女,總會出現偏心的情況。

父親一向比較疼愛妹妹,雖然Laura沒有言明,可見她曾因為生出妒忌心,故此對妹妹及父親投放的關心並不多,但眼見父親因年老體弱失智的問題愈趨嚴重,而本身也不曾視妹妹為畢生敵人,出於內疚﹑保償﹑血親的連繫,Laura便朝著北基伍省踏上尋親之路。

兄妹姐弟的關係就是如此矛盾,有時恨不得對方倒楣,去死去死,但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電腦的使用時間﹑洗澡的先後次序﹑房間的分配﹑零用錢的較量。為此吵鬧,甚至大打出手,都只是一種相處的方法。故此有大事或災禍發生時,基本上都會伸出援手(或許也會先冷嘲熱諷一下),見死不救只屬小數。

女主角Laura在友人介紹下覓得中介人協助潛入剛果,可惜最終發現對方只是一對拍攝隊伍,並非專業的救援隊伍,收費還很是不菲,分明想要空手套白狼。Laura故轉而向Sara的前男友尋求幫助,兩人租了小型飛機向北基伍省進發,但中途遇襲,幾近墜機。Sara的前男友因傷沒法繼續旅程,最終Laura與一位從北基伍省出逃的男孩陪同。男孩沉默寡言,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後來Laura偶然知道男孩曾是反叛組織的士兵,在十歲時進入了庇護所騙取神父的信任,在深夜中帶走一批孩童當兵,神父此後雖繼續經營庇護所,但變得萬分小心。

反叛組織除了拐帶小孩,他們在屠殺村落時會強迫村裡的孩子槍殺自己的父母,斷了他們的後路,在孩子腦中注入「組織以後便是一切」的思想,繼而走上不歸路。聯合國組織不會救助這類人士,恐怕是擔心對方反咬一口,危害工作人員的安全。信任不斷消耗,遭殃卻大多是平民。你能怪被洗腦的孩童拐帶其他孩子嗎?你又能怪他們拾起槍械,屠村屠城嗎?這些孩童既是受害者也是施暴者,讓人對他們的遭遇感到同情,卻又不能衷心接納他,甚至原諒他。正如Laura的中介人所言:「在非洲沒有保證可言」。人性沒有保證的可能,那些擺出信誓旦旦樣子的人,跟渣男保證與女孩上床後必定負責任一樣,沒有半點可信性。

要說北基伍省內全是壞份子也不全對,Laura在瀕臨死亡的邊緣,遇到了當地平民的好心協助,氣氛相當溫暖。但氣氛是用來打破的,轉眼間,在反叛組織的侵略下,Laura只能縮在一角,牢牢的掩著自己的嘴巴,看著曾經救助自己的女居民被強暴,甚至被槍殺,其孩子亦被拉走當兵。這不是英雄電影,女主角沒能衝出來大發神威,把壞人全部打倒,能做的只有躲起來,祈望自己不是下一個受害者。觀眾也只能在心底罵幾聲FUCK,見證著這悲劇的發生。

幾經辛苦,Laura找到了Sara,發現妹妹被拘留在反叛組織當醫生。Laura滿心以為可以帶妹妹回老家團聚,可是Sara卻拒絕了。剛果的資源太缺乏,而反叛組織抓來的壯丁在開採礦物時意外常有發生,這些人的傷口都是靠Sara逢合,這些人的命也是靠她撿回來,這裡有危險她當然知道,但卻願意用自己的命去換取他們的命。犧牲一條生命去拯救多人的生命,聽起來很偉大。但Laura想的是家裡的父親,家裡曾因妹妹身亡的誤傳而變得一團糟,女主角也自責自己沒有了解妹妹的職業,失蹤了也不知去哪找,找尋妹妹途中更是千難萬難,也親身明白到剛果的問題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難以改變,甚至連Sara自己也需要不斷說服自己一直進行的人道事業是正確的。

可能有人認為若所有人也有這個想法,這世界豈不是永遠原地踏步?但站著說的不腰疼,Laura若不救出她的妹妹,等於要麻醉自己親妹已經死了﹑要放棄她﹑要斬斷這血緣的連繫。為了自己理想,而要家人承受悲痛,每次見面也要擔心有沒有下一次,這心理擔子是何等沉重。可見偉人一定程度上是自私的,他們為家人套上一個牢牢的道德枷鎖,要家人麻醉自己的悲痛,甚至要為此拍手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