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由課堂到選舉的啟示

由課堂到選舉的啟示

今年第一次教「社會學導論」。自問應該教得很不錯,而同學也似乎很享受學習。就算來到死亡十一月尾,仍能在不需記出席率的情況下保持80%-90%出席率。要知道一班有104 人修讀,在尾二一堂仍有80 多人出席,又不是主修科,其實一點也不容易。

不過在上星期上課時問同學會不會推薦這科給其他同學,很多同學也猶豫。 其中更有幾個同學舉手表示不會推薦這科給其他同學。我一時非常錯愕- 我一直以為同學很喜歡這科。同學也很坦白,原來所有人也認為功課太多。做老師的我聽到同學這麼說,當然非常難過。 因為原來我堅持做好教育,但同學最關心的仍是功課量及考試容不容易這些現實問題。

我的理想,仍是敵不過同學的現實。

今早起來,看到選舉結果,覺得和我上課時面對的困難一樣。

民主派堅持民主人權法治,議事規則等理念,但投建制的市民呢?他們可能也會告訴你民主人權很重要,但總不及能加快中港融合帶來的經濟效益現實。

我在課堂裡輸了,但不是我做得不夠好。

李卓人先生及他的非常努力的助選團隊輸了,但他們是輸了給陳凱欣,還是輪了給香港很大一群人的現實?

聽講臺灣的韓國瑜這次選舉在高雄取勝原因之一也是因為他非常現實的經濟政策: 「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

由課室到票站、在理想與現實間,我們可以怎樣?

我們可以批評其他人現實,但現實有錯嗎?功課壓力是真實的,尤其想想同學經過那麼痛苦的十二年苦讀才來到大學。經濟發展效益也是真實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食飯。

這星期四最後一課,我決定向同學解釋我每一項功課背後希望達到的敎育目標,然後我也想聽聽他們認為如何是合理的功課量。

其實,最後都係果句: 輸了,也可以由基本再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