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研究人語:讓全世界看見他們的低調

研究人語:讓全世界看見他們的低調

文:黃肇鴻(丁屋政策研究員)

自高中開始我就有行山習慣、上大學讀地理系後還學會露營,享受大自然的恬靜。香港是我家,我最喜歡她作為一個國際都會,地貌生境文化如此多樣。走進客家村落,能夠看到城市裡日漸少見的鄉村風貌,幸運的話,還能遇到婆婆賣雞屎藤;不想見人時,也只需帶著沉甸甸的露營用具走遠一點。

從前我首選的紮營地點,是西貢黃石碼頭旁大灘村前一處廢棄農地。那裡是附近河溪入海處,一片草地剛好三面環海,景色絕美。但約六、七年前,那裡突然被圍封,興建丁屋;而且不是給村民自住,是打算以高價賣給外國人的地產發展項目。當時我大約知道這種「套丁」生意是非法的,但不清楚政府為何不制止,鄉紳仍大模斯樣賺到盤滿缽滿,我只知道我的「秘密花園」已毀於一旦。雖然是私人土地,但那美景也是香港人的寶藏,就這樣沒有了,心裡很不忿。

於是我開始留意新界村落的套丁情況。大灘附近的土瓜坪村,大片農地遭倒泥,原來又是為發展丁屋項目鋪路。我亦聽聞有鄉紳組織海外原居民後代回港,聲稱需要「回鄉」建屋「自住」,實質他們獲安排與地產商簽署文件販賣丁權,然後再不回頭。他們可能對香港毫無感情,但政府又會「相信」他們回港居住,批出建屋許可。待建成後,又火速批准解除轉售限制,讓幕後的地產商「套丁」。明顯,每個地政總署官員、每個鄉紳都知道,背後是什麼把戲,但就是沒人講出問題所在。當時身為公務員的我,難以接受。

我六年的公務員生涯,在加入本土研究社後畫上句號。出於對土地和鄉村的關懷、對光天化日行非法之事的不齒,推動我去研究丁屋政策。我不相信在香港,竟可讓人濫用政策、將丁屋視為搖錢樹四十多年,連自己家鄉分崩析離也沒所謂、「連祠堂都可以賣」。我不忍心見到鄉郊變成地產項目、更對土地被破壞浪費感到痛心。

既然鄉紳、政府詐傻扮懵,當「套丁」問題不存在,那我們就將它曝露出來吧!在本土研究社眾多成員和義工協助下,我們花了整整一年,在全新界六百多條鄉村中,找到近一萬間以屋苑形式推售的丁屋,涉嫌透過「套丁」而來,佔全港丁屋總數達四份之一。這意味著過去四十多年,政府可能已對一萬宗詐騙案視而不見。報告公佈後,鄉議局指責我們「妄下判斷」,但又無法解釋為何那麼多丁屋轉售予外人(政策原意是給他們自住)。我們花費龐大的人力物力、查冊費用,透過嚴謹驗證的研究成果,豈是他們隨便一句「妄下判斷」可以駁到?年初我們與地政署官員會面,提交我們在四十宗民事訴訟案中找到的套丁證據,署方表示會嚴肅徹查當中涉及的刑事詐騙問題;惟九個月過去,執法部門仍未見任何行動。

然而,我們堅信這至少是個開始。丁屋問題纏繞香港近半世紀,解決,不會是一朝一夕。這是個歷史問題、或原居民認為那是傳統權益的問題。追本溯源,我們現正搜集英國和香港政府的150份關鍵解密文件作全面分析,當中有不少政策擬定過程細節,可讓我們重新審視丁屋政策、鄉郊屋宇和新界發展的前世今生。我們從大量的政府文件初步看到,政府當時的考量只是為改善鄉村居住狀況及配合新界的整體規劃而推出丁屋政策,且明言為「中短期政策」(同期推出的還有新市鎮和十年建屋計劃),出發點並非保障「傳統權益」;加上鄉紳所指「政府認可丁權」的數份官方文件,只是斷章取義的解讀,沒有全盤分析,便認定為「傳統權益」的依據。

數十年過去了,在鄉議局「一言堂」、政府沉默下,當年的臨時政策,變成以「傳統權益」為名的禁臠。再過幾天,挑戰丁權的司法覆核案便開審,一場足以撼動鄉紳巨額利益、關乎新界土地命運的對決即將拉開戰帷,我們亦將以政策研究者的身份參與論戰,疏理歷史事實、分析並還原真相。這場「知識持久戰」需要大家支持,請讓我們的丁屋研究計劃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