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回應環保署「香港的空氣質素(2018)」發布會

回應環保署「香港的空氣質素(2018)」發布會

健康空氣行動就今早環境保護署所舉行的「香港的空氣質素(2018)」有以下回應:

一. 控制臭氧必須控制氮氧化物 政府不應轉移視線

臭氧是由氮氧化物(NOx)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組成的次生污染物。臭氧創十九年新高,主要原因是環保署無法控制NOx的高水平。環保署亦於記者會上指出,要有效控制臭氧水平,就必須長遠降低NOx水平。因此,本會認為過往近20年,政府無力控制本港不斷增長的車輛數量 、持續高企的路邊空氣污染,才是臭氧濃度不斷創新高的主因。

環保署指出,臭氧濃度高企的原因,是因為政府路邊減排政策發揮成效, 二氧化氮(NO2)水平大幅下降而導致臭氧上升。本會認為有關說法荒謬及不負責任。本會於上段已明確指出,控制NOx水平是控制臭氧水平的關鍵,而環保署亦認同有關說法,這兩套說法明顯前後矛盾。究其原因,是過往政府沒有根據《清新空氣藍圖》去制訂政策,以控制NO2濃度從而減低臭氧濃度。

二. PM10不跌反升 空氣質素指標選擇性收緊

本會留意到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於過往三年(2016-2018)出現不跌反升趨勢,但環保署卻對此問題視而不見,拒絕於2019年的空氣質素指標檢討中收緊PM10的指標水平。相反,另外兩種污染物微細懸浮粒子(PM2.5)及二氧化硫(SO2)的水平呈下降趨勢,政府則建議於檢討中收緊相關污染物的指標。

政府選擇性收緊指標,為求達標不惜「搬龍門」,完全置市民健康不顧,明顯違反世衛指引「公眾健康優先」之原則,做法荒謬。

三. 如何有效保障公眾健康才是關鍵

臭氧創近20年新高、路邊NO2水平長年超出標準兩倍,均是本港改善空氣質素所面對的重大挑戰。但我們必須同時認清,如何有效改善空氣質素,從而保障公眾健康,才是當下政府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若政府繼續「食老本」,維持推行既有的保守減排政策,只會導致減排的邊際效益遞減情況出現,而2020年的《清新空氣藍圖》政策目標亦將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