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人住公屋 你住籠屋

人住公屋 你住籠屋

美中關係也許令到中國的前景改變了,香港近日樓價開始下跌。香港人才有機會在一個「比較低」的樓價下購買居所,但香港人的現時居住環境可以說是慘不忍暏,樓價跌香港人就應該心存感恩?

電視台在過去的幾個星期播映了不少在外地公屋的情況。當主持人看到那些幾百呎,月租只是幾千港元的公屋不禁說出香港的居住環境是「食屎」。完全不能理解發展商興建比停車位還少的居所是不是「食屎食上腦」了。香港人辛勤工作,就只是配得有這種細得可憐的居所嗎?

猶記得在60-70年代的香港,居住問題也已經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可幸的是當時的總督麥理浩勛爵有先見之明,在香港發展公營房屋,也訂下人均住屋面積的標準。當時的確解決了不少的住屋問題。居住的環境是很小,但也有一定空間給居民,不會有壓迫的感覺。

現在香港的樓價高企主要原因是香港多了一大班富親戚到香港大肆購買房屋,他們往往豪擲千萬,在香港大肆購買,師奶大量買奶粉,尿片,富豪就瘋狂購買房產,但香港在招攬這班蝗蟲之餘,有沒有想過分開他們的市場,就可以解決不少的問題?

港人上車盤貌似可以解決不少香港人的居住問題,而近日開售的上車盤本來可以幫助到要上車的市民有機會,可惜這個樓盤只有小量單位,對於以往幾年在等待上車的市民來說,這只是杯水車薪。

長遠來說,政府應該可以效法新加坡一樣把市場分割。新加坡以組屋為平民房產,而私人發展的物業一般是比較昂貴。政府也可以考慮在每一個物業上劃分香港人或外國人居住地區,就好像早期香港分開華人和外國人的居住地一樣。這樣一來可以方便政府在外國人區域上的管理,也可以使香港人有機會購買房產。市場分開了之後,政府也可以安排不同的稅收。 

房屋問題由來已久,但是香港的情況已經不可以再成為一個宜居的城市。政府該考慮長遠的方法,解決香港人的居住問題。

作者為資訊科技界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