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中國神學家趙紫宸的愛情故事

中國神學家趙紫宸的愛情故事

今天是2月14日,分享一下中國神學家趙紫宸(1888–1979)的愛情故事。

趙在17歲(1905)時,奉父母之命,和比他年長兩歲的小商人之女童定珍結婚。當時趙已在東吳大學就讀,童氏卻沒有接受教育,在文化水平上與趙有極大差距。

趙後來憶述婚姻問題令自己十分苦惱:「是很平常的痛苦;是很真切的痛苦,凡有這種經驗的人可以不言而喻,凡沒有這種經驗的人,雖費萬言,亦殊不能了然,所以不同曉曉了」。

雖然父母包辦婚姻在當那個時代仍十分普遍,但也絕少會出現「男少女長」的情況,何況男女雙方的背景又有著極大的差距,故此我們不排除這段婚姻有抒緩趙家財政困難的考慮(趙父營商不善,弄至債台高舉)。

是次婚事完全是父母之命(在那個時代仍是「平常」之事),相信對已受西方文化影響的趙來說,並不完全贊同,惟出於孝順父母之心,而勉強接受。加上兩人在年齡及文化上的差距,在在成為趙結婚初期感到痛苦鬱結的原因(「真切的痛苦」)。

19歲的趙紫宸

正是痛苦的驅策,把趙引到宗教之中。他嘗言:「倘非痛苦相煎我決不會做基督徒,我不做基督徒,我決不會做好人」。

1907年,他在東吳大學佈道會中決定,未幾受洗。受洗後,他過著敬虔的生活。但內心方面,承認自己在「青年性欲的衝動」難以自持。有時會受到一些年青女士的吸引,在思想甚至夢境中墮入欲念。也許他初期與妻子間的差距,亦強化了這方面的問題與困惑。

期間他有一次特別的宗教經歷:他在夢中看見一個衣著如聖方濟派修士的黑衣人,領他遊歷。後進入一小室,不一會,他聽到有聲音對他說:「你為甚麼使聖靈擔憂?」事後趙認為在前夢境前他曾聽傳道人說過「使聖靈擔憂」一語,但他卻不認為可完全用心理學來解釋此事。因為心理學是自然科學,只能「察視心象,明其蘊結隱現的因果」,卻不能假設「幽冥」,故不能觀察現象以外的客觀真在。趙深切感受到,以科學來解釋宗教領域的經驗,顯然有其不善之處。更令趙覺得這次宗教經驗可貴之處,在於他在經歷此事後,「每逢情欲衝動,私念迭興,自欺欺人,放肆縱欲的時候」,他便想起「不要使聖靈擔憂」這句話,給予他及時的提醒,「勒住了懸崖的奔馬」。由於能堅持「自律」,故在行為上「未嘗越雷池一步」。但為了克勝內心的欲念,他更「像一個修行的枯僧」。

1910年,趙於東吳大學畢業後,任教東吳中學。兩年後,他最終帶領了自己的父母及妻子領洗。二人育有三子一女:女兒趙蘿蕤、長子趙景心、次子趙景德、三子趙景倫。

全家合照 1929

趙紫宸在1926年出版的《耶穌的人生哲學》一書中,曾提及婚姻關係中的「節義主義」,未嘗不是為他的個人經歷的反省:

父母之命不必聽;媒妁之言不必從;不過已娶的婦人不可不敬重,已嫁的夫不可可尊愛。人的快樂在於家庭;打破家庭,人便沒有快樂了!人的權能,在於節義,棄絕節義,人便沒有權能了!。

未成婚的人,應當毅然決然實行自擇配偶的權利。祗有如此辦法,人生可免家庭的痛苦,可減終身的煩惱,可負最大的責任,若有少年男女,一時懦怯,懼父母的威權,貪祖宗的財產,勉強進入夫婦的關係,等到自立的候候,便將從前不負責而發生的痛苦煩惱,一切加在妻子或丈夫身上,自己則另娶別嫁,逍遙快樂,這等人是人類的蟊賊,同胞必要以法律,輿論,社會的反對,誅滅他們。這等少年男女心術不正;動機惡劣,祗求暫時的享受肉體的滿意,不知自己有人格,更不知尊重男子的人格與女子的人格。心術不正,決不能義,動機不當,決不能節,不義不節,為人類賊!義是男子對於妻子的忠貞,將清潔的身體與人格完全交托妻子;節是女子對於丈夫的忠貞,將清潔的身體與人格完全託付丈夫。國人能如此,國家便能興,國人不如此,國家則將亡。生命的泉源,當像清澄見底的溪流,流出來要為生命的江河!

終趙一生,對童定珍的愛終始如一。1941年,趙在北平被日本人囚禁時,獄中曾作詩多首表達對妻子的思念:

三十八年逝水波,糟糠貧窘共經過。畫眉漸覺風情少,舉案頻驚淑惠多;此日離鸞棲枳棘,早時雛鳳邈煙羅;艱難最是匏瓜繫,相望相思奈爾何。(《繫獄記》,頁31。)

幾夜魂相接,昨宵夢更親。豈惟遙覿面,更復近挨身,密語均能會,悲懷忒認真,醒來翻自喜,不久有歸人。設想鳩驅鵲,城隅問卜居,形單難自料,囊澀更何如?憐惜原無補,才能綽有餘,不知離火宅,誰駕白牛車?(《繫獄記》,頁57。)

紫宸與童定珍 1964

1971年,在其結婚66週年紀念時,趙作詩一首,指六十多年來,表達對妻子的愛:

六十六年駒隙過,也曾同楫共風波,肩頭父祖遺傳債,耳畔兒童學唱歌。夫寫文章終碌碌,妻勤針黹漸皤皤,今朝飲啄携孫女,烤鴨香脂笑樂多。

趙的子女這樣形容其父母的婚姻關係

1905年父親17歲奉父母之命和比他年長兩歲的小商人之女結了婚。我們親愛的母親沒有甚麼文化,在這方面和父親的差距極大,但是他們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厚。七十多年來一直同甘共苦,我們做子女的為有這樣的父親和母親而覺得幸福和驕傲。

大公報,1948年8月11日(Issac Tsai提供)

早於1948年8月,趙紫宸曾來港,於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出席翁喜光(燕京大學畢業生)及屈萍梅(翁偉業父母)的婚禮並致辭。趙的題目正是「解釋愛情的真義」。相信趙紫宸對童定珍對愛,正好以其生命為「愛情的真義」作出具體的註腳。

趙紫宸,不僅是一位偉大的中國神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對愛妻矢志不渝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