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以海填海 — 將自己的未來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以海填海 — 將自己的未來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我們過去的討論一直集中在香港本地,但這個巨型人工島耗費的資源,將會犧牲世界其他地方的環境。填海最主要的原材料為海砂,香港早已因為保護環境而沒有開採出產,近年的填海工程都是從其他國家進口,但從來沒有負上應負的環境責任。 海砂的開採過程嚴重污染當地的生態,又令海岸退化,更易受極端天氣影響。

在紀錄片《砂戰風雲》(Sand War)中,團隊走訪世界各地去查探因為發展而開採砂資源的情況。不少國家如摩洛哥、馬爾代夫、印度都是工程海砂的來源地,各地因為這個熾熱的砂市場而出現社會性或環境的影響,甚至威脅著日常生活。其中新加坡的大型填海工程為人垢病,以別人的砂來擴充自己的國土,難以講得上是可持續發展。

2014年聯合國環境署發表名為《沙,比你們想像的少》(Sand, rarer than one thinks)的報告,指出全球每年開採470至590億噸材料,其中海砂和礫石佔68%到85%。各國近年都積極保護天然砂的出口,中國早在2015年公布《2016年出口許可證管理貨物目錄》,包括對向港、澳、台地區出口的天然砂實行出口許可證管理,對標準砂實行全球出口許可證管理。因為海砂的短缺,機場三跑轉而採用機砂,開山劈石,也無可避免的大幅破壞生態。

政府一直指會用更環保的方法填海,會採取適當的緩解措施,然而這個用以山/海填海的方法犧牲最大的是那些我們看不見的棲底生物或遠在他方的人。我們真的安心將自己的未來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嗎?

參考資料:
1. 姚松炎,(2019),廣東省海砂價格大幅上漲至每立方米300元人民幣
2. 蘋果日報,(2018),港聞專題:填海砂何來 採砂源直擊 明日大嶼 今日砂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