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我未必知道什麼答案才對,但陪伴你走下去

我未必知道什麼答案才對,但陪伴你走下去

重溫為「美國隊長」所拍的照片,攝於 2016 年 7 月 14 日,當晚是羅冠聰、朱凱廸、劉小麗的選舉造勢大會。筆者很嗟訝他在,問了幾條問題

容偉業一直不計得失,仗義協助所有民主派,因此招來抨擊,包括人身攻撃。筆者必須補充,他花了最多時間和心血為獨派服務,每次遊行都甘冒不諱,揮舞港英旗和港獨旗。

不止一次在網上見過對他毫無餘地的嘲弄 - 因為他無知,所以他不懂,才會不分派系,受騙受利用。

相傳古希臘聖哲泰勒斯,苦於思索天象而仰望星空,不意掉進井中,也曾遭女童訕笑。但仰望沒有徒勞。

* * *

古希臘區分友愛(Philia;Philos)及愛欲(Eros)。乍見前者字根一定覺得熟稔,因為解作「愛智慧」的哲學(Philosophy)正是採用 Philos。

亞里士多德強調,維繫城邦首推友愛和正義。友愛是不可缺的德行;正義則是最崇高的美德。亞氏反覆把兩者相提並論,雖有小別但幾近同義。

亞氏解釋友愛不同愛欲,他舉例說喜愛飲酒不算友愛,而是愛欲。友愛不是對死物的佔有,雙方均是獨立的存在,不求支配而保持互動。

他把友誼分為三類。壞人之間的友誼出於快樂和利益,很易散伙;好人之間的友誼基於善意,恆久不墜,唯有後者才真心想對方好,才是真正的友愛。

亞氏推友及人,大而廣之,解釋友愛和正義乃一切集體,包括城邦的兩大支柱。友愛奠基於三大條件:一起生活、平等、共同。「一切友愛都是在共同之中。」

在亞氏的政體分類中,共和與民主政體最在乎友愛和正義,方能遵守公約,共享治權。

我們很易理解親人間的友愛,因為他們有共同血緣。但城邦的人出身不一,族群各異,友愛如何維繫?亞氏提出共享的榮譽、共同的尺度。在同一準繩下,對不同的付出給予相應的回報。

此外還有一重要概念 - 同心(Homonoia)。「同心就是政治上的友愛。」亞氏解釋同心不等於意見相同,「與同一件事情有關就夠了」,在公共事務上保持善意,并盡其力。

不過亞氏也有幾點補充。

一、虛偽、背叛和失望都會損害友愛。

一、唯有好人才能夠保持同心。他們視彼此為榜樣,所以「美德來自美德」。

三、在《政治學》和《尼各馬科倫理學》,亞氏都提到城邦的人口要有所節制,否則友愛和正義都無法維繫。

* * *

古希臘的反民主文獻,主要來柏拉圖和色諾芬。他們都出身貴族,即所謂「老寡頭」。

雅典在民主運動中,陷於嚴重的身份認同衝突,乃平民派與貴族派的鬥爭。隨著民主漸次獲勝,由於平民佔絕對多數,他們一定會在民主制下執政。過去掌權的貴族既不甘大權旁落,也鄙視平民根本沒治國能力。

由是雅典歷年權鬥,各派奪權得勢後,都習慣放逐政敵全族,褫奪對方的公民身份。後來此制更「民主化」,即陶片放逐法(Ostracism),讓人民表決放逐何人。伯里克里斯(Pericles)的父親便曾在政爭中落敗而遭放逐,成為第四個受害者。

但放逐過十二人後,雅典人自行取消此制度。人民在踐行民主時,自我反省,明白了問題何在。

* * *

公元前 411 年和 404 年,雅典接連爆發貴族派政變。在第一場政變,效忠民主的軍隊意欲回師攻打雅典;城內平民派亦準備發起內戰。

修昔底德(Thucydides)等賢士竭力勸止:斯巴達虎狼之心,大敵當前,不應互鬥。雙方締結和約,恢復民主。

然而貴族派怙惡不改,在下一場政變當「帶路黨」,向斯巴達借兵借錢,寧做傀儡也要復辟舊政。

平民派起義,光復雅典。支持過僭主的貴族派害怕報復,多數人準備逃亡,少數人準備反撲。

然而平民派作了異乎過去的決定,除了處死三十僭主等首惡,便實行大赦,宣誓既往不咎。

平民派更決定代貴族派向斯巴達還債。貴族派可選擇離開,也可選擇保留公民權。與平民派並肩起義的外邦人和奴隸,皆可獲公民權。

一位平民派為了守約,處死一個想翻舊帳的人。當此非常時勢,亞里士多德讚揚其果敢。

* * *

亞里士多德對政體的分類,顯然參考了雅典歷史的教訓。由多數人(平民派)執政的民主政體,不是最好的政體,而是共和政體的變體。

既讓多數人共治,又服膺公益(全體公民)的共和政體,才是現實中最優良的政體。

亞氏對「共同」的解釋,亦即「共同體」的先河。

古希臘戲劇不下一次出現一名角色:最後是一位農夫,才是唯一能夠拯救國家的人。沒有機心的他純粹而無畏,既不附和群眾,亦不迎合權貴。

此一傳統亦由古羅馬承繼。羅馬以農立國,「莊稼人」是尊稱,表揚對方自食其力,不似商人投機取利,代表真正的高貴。是故辛辛那提雖屬貴族,卻以躬耕自食為尚。

當羅馬面對大敵,辛辛那提臨危受命出任獨裁官,他風行草偃打敗敵人,獨裁官的任期還長。但他回到羅馬後,第一件事便是辭官,回家耕田。後來美國為紀念華盛頓,命名一地為辛辛那提。

* * *

在法庭外一排排長櫈上,一位本土派坐在筆者右邊,喃喃地說:「我真係好尊敬隊長。。。」

坐喺左邊嘅左膠,好後悔沒有即時應和,謹獻拙文作補償。

我想喺度講:「我都係一樣。」

* * *

後記

拙文緣於很想響應寫求情信,卻不知怎樣下筆。總不能寫「我在傘運的佔領區首次認識隊長,見證他堅毅不屈地參與傘運,無分派系都赤誠相待,盡心襄助。。。」恐怕有反效果。故看了一星期書,寫就拙文為隊長聲義。

希望社會賢達和隊長的深交,都願意為他寫求情信,寄往下址:

伍展邦律師行
灣仔駱克道88號19樓
伍展邦律師收

不知拙文有沒有攀附之嫌,若惹疑竇,在下誠心道歉,乞望饒恕。

參考文獻

納思邦《善的脆弱性》
(大家去元朗生活書社,看中間書架的右手邊,便會見到實體書。厚撚到可以當枕頭,梗係未睇哂。只看了亞里士多德相關章節,尚希原宥。)

亞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依本書都係未睇哂,尚希原宥。)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

Jacqueline de Romilly《希臘民主的問題》
(神作。非常深入淺出解析古希臘的民主危機,並引介各聖哲的解決方案,以古鑒今,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