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五一勞動節】互助採訪隊(2019)報導系列之一

【五一勞動節】互助採訪隊(2019)報導系列之一

前言

五一勞動節,草根‧行動‧媒體和四個基層團體(香港婦女勞工協會、舊區街坊自主促進組、同根社和在港印尼移民工協會)合作組成互助採訪隊。上述團體藉著本次採訪盼與大眾探討所關切的議題,本小隊成員選擇了其中兩組問題採訪受訪者,分別是舊區街坊自主促進組和同根社的問題。現在先讓我們看看,五一的遊行人士,對一些基層議題的看法。

採訪隊有何目的?

1)讓草根媒體實習的同學與所實習團體的街坊/工友有合作機會;
2)讓同學與街坊/工友有練習採訪的機會;
3)讓同學與街坊/工友更了解其他基層團體所關心的議題;
4)讓遊行群眾向公眾表達他們對這些議題的想法;
5)讓我們一起報導一些主流媒體不關注的基層議題。

採訪隊隊員:
煒彤(第十屆草根媒體實習生)
善怡(草媒行動2019媒體伙伴)

今日五一勞動節遊行訪問了四位遊行人士,分別是來自校工工會的Mor, 職工盟的同事K.K.和同根社姊妹劉小姐以及同根社幹事黃佳鑫(sam)。

1. 市建局/市區重建的宗旨是改善居民生活質素。基層租戶被重建,有原區安置,你認為是否合理?

所有被訪者都認為受到重建影響的基層居民獲原區安置十分合理。同根社姊妹劉小姐表示,雖然她自己未曾經歷舊區重建,但她認為當地居民已經習慣生活在居區,去到其他地方居住的話,就會很難去適應。

而職工盟K.K同樣表示自身未曾經歷重建,但一直有關注到類似議題。他認為舊區重建十分影響居民生活。例如一些受重建項目影響的小商户會因而被遷到其他地方,失去了20多年的穩定客源,從而影響到他們的生意,減少收入。另外,他指出一些受影響的原區住戶來說,他們跨區生活,會增加他們的生活及交通費。例如會有些人,他本來於土瓜環居住,而受到重建影響而遷移至將軍澳居住,但他於油尖旺上班,只計算交通費一天要幾十元,長遠來說是變相增加生活成本。

對於來自校工工會的Mor來說,她認為原區安置是相當合理的事,因為她自己也曾在港英時期經歷過徙置區重建。

她亦稱, 在20多年前,紅磡大環山邨重建紅磡邨,都是用分期重建。

分期重建方式與現時市建局的重建項目完全不同。房委會分期重建是先從最殘舊的建築物開始清拆,然後再下一批受影響的居民可搬到原邨新建成的建築物,一步步進行清拆,居民只是搬到附近的另一座大廈,可以原邨安置。相反,現時市建局在賠償後的業主不一定可負擔在原區購回物業而要搬到其他區,或是可能即使搬到同區,但居住環境更為狹窄,情況不理想。因為她同意受影響居民應該要獲得原居安置,包括租客。她表示,市建局有資源就應要安排原區安置。

2.市建局成立以來沒有起公屋,重建地盤是否應該建公屋,而不是建豪宅?

劉小姐表示,市建局的重建地盤應該是多建公屋而非私人樓宇,因為「私樓唔係每個人買得起」。

Mor 同樣認為市建局重建不能只建豪宅而非公屋,這有違市建區旨於改善舊區居民生活質素的原則。 在閱讀了我們提供的市建局歷年財政狀況後,她表示,「 雖然知道市建局自負盈虧,但無諗過會賺咁多錢。 」

而受訪者K.K.則認為,政府應該因應受影響的原區居民負擔能力,去興建符合原區比例的公私營房屋。因為一旦私樓樓盤多了,當區的物價同樣上昇,「 食餐早餐都變到要30,40蚊,對基層市民來說十分貴。」

3.公營醫療爆煲關唔關新移民事? 你覺得醫療爆煲誰負最大責任?

至於問及公營醫療爆煲關不關新移民事,受訪者Mor 認為醫療問題是人口控制問題,因為人口多了,窮人也相對多了,而拿綜援人士也增加了,增加了公營醫療的負擔。

劉小姐則反對這說法,她來港居住十多年,發現使用醫療服務大多是長者居多。她認為醫護人手不足加上醫院管理局病床數目自2002-03大幅減少,導致現時醫療爆煲的情況。

受訪者K.K. 表示,他理解在資源不足,又有人提出每日有150新移民獲批來港的情況下,很多人的矛頭會直指新移民。但他認為新移民不是造成醫療爆煲的主因。對於每天有150個新移民來港,劉小姐更正表示,其實事實上每日沒有150個內地人來港,只是約有120多個而已。為了查證這個數據,根據政府統計處2018年中公佈的數字,即使現時單程證每日配額上限為150個,過去1年的單程證審批,每日平均112名內地新移民來港,未有用盡配額。

至於討論到誰應該負上最大負責時,她認為醫生人手不足是導致現在醫療爆煲的最大原因。同樣地,受訪者K.K表示,醫療問題的主因是由於人手不足。他指出護士人手這幾年間都有所增長,但始終都追不上需求。他表示「即使引入海外醫生,其實都係治標不治本」

受訪者Mor認為醫管局應該負上最大責任,她認為醫管局管理不善導致醫護人手不足,肥上瘦下。「 政府每年撥500億畀醫管局,高層就咁高人工,但前線醫生既人工就斤斤計較。」同時,她指出在董建華年代,減少很多醫生學位和關閉了護士學校,令整體醫療人手減少。且近年工時待遇差,所以很多醫護人手流失到私營醫療市場,公立醫院的人手就更為緊張,亦導致醫療爆煲。

4. 有人話解決公營醫療爆煲就應該要求政府取回削減單程證配額及單程證的審批權?

受訪者Mor認為,每日150個單程證配額太多了。政府應該削減單程配額去解決公營醫療爆煲問題。而K.K. 表示就單程證配額,他現在即時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覺得應該先調查未來10,20年的人口需要而制定。但他同意現時的制度時需要改變,因為他覺得就算其他發達地方都不會被其他地方決定可接收多少人口的移民。不過KK強調,新移民不是公營醫療爆煲主因,公營醫護人員人手不足才是主因。

劉小姐則表示擔心,因為一般新移民來港需時4到5年,而減少單程證配額會延長等待時間,這會為中港家庭帶來更多困難。她以自己經驗為例,未取得單程證的婦女照顧小孩子需中港兩邊走,因為她的探親簽證只允許她逗留香港3個月,每3個月她必須回內地一趟,才能繼續在香港照顧自己的兒子,而每次辦證至少需兩星期,這對孩子的學業亦會造成影響。此外,沒有香港身份證,社區中心亦拒絕其與孩子參加親子活動,這令她更擔心名額收窄,輪候來港時間進一步加長,中港家庭處境會雪上加霜。

就單程證配額,同根社組織幹事sam表示,香港政府現時缺乏長遠人口政策規劃,甚至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近年也沒再公佈相關資料或報告,市民在缺乏資料下更難以有可進行討論的空間。其他的政策一般只是由上而下地決定,市民沒有民主參與,政府亦繼續迴避規劃長遠人口政策的責任。

而就政府應否取回單程證的審批權,sam表明,同根社作為一班新來港婦女組成的一個自助互助組織,其實亦十分認同香港政府需取回單程證審批權。他認為,正因為內地的單程證審批權制度不透明,令過去也曾發生內地高官販賣單程證牟利,且內地亦有貪污風氣,過往亦有單程證申請人被要求要額外付錢疏通,故單由內地審批單程證,姊妹亦是其政策受害者。加上即使內地高官販賣單程證牟利這些只是個別例子,這些負面新聞亦會令香港人對普遍所有透過單程證制度來港的新移民抱有負面態度。所以他認為,香港需要建立長遠的人口規劃,成立一個內地與香港聯合負責審批單程證的單位,把單程證制度透明化,令大眾更容易消除對新移民的既有負面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