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府沒有放過郊野公園

政府沒有放過郊野公園

攝:Alex Leung

由2017年1月開始,政府委託顧問進行「提升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的康樂及教育潛力」的研究。一直以來神神秘秘,到今年就是研究的最後階段,由2月起至今是公眾諮詢,原以為終於有點睇頭,但最後還不過是利用公眾諮詢去美化自己的決定。

神秘的郊野公園容量

剛開始研究時,政府的新聞稿說整個構思是希望「在不牴觸保育的前提下」提升公園的價值。在網頁則是寫要「加強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的功能,同時又在自然保育與推廣戶外康樂活動和自然教育活動之間爭取平衡,從而促進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由大前提變了「平衡」。到底是如何平衡?又要可持續發展些甚麼呢?在公眾諮詢論壇的簡介時,研究顧問公司代表指出希望吸引更多人到郊野公園,然而問及吸引哪樣的人和各個公園的承載力,在場的政府代表或顧問均沒有回答。根據諮詢文件,顧問機構先做了郊野公園的基線研究(baseline study),但其方法、內容和結果從未公開。即使本人在公眾諮詢論壇時再三追問,還是沒有任何結果,只說現時各郊野公園均未有超過國際公園的承載量。

郊野公園是不是一盤生意

即便公眾不知道未來郊野公園建設的具體目標,我們還是被逼要去選哪一項工程建設和選址。在是次的諮詢文件中有地圖顯示具體地方的建議,如北潭涌有樹頂歷奇、升級露營地點和生態小屋和遊客服務中心,而問卷當中亦是僅止於幾項設施、系統的意見。在不知道各個郊野公園的配套、承載力的前提下,要公眾勾選不同方案,也是愚弄公眾,企圖欺騙市民的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已想好了不同方案的經營理念,打算引入私人公司經營郊野公園的項目。在諮詢會上,政府代表被問到由私人公司經營,會否打破現在所有人不分階層都可以享受郊野公園的局面,他亦不諱言指「希望私人機構都有興趣參與,都會賺啲錢」,將可能訂立條款限制。政府只提到希望吸引不同遊客到訪郊野公園,但忘卻了香港郊野公園的可貴之處是所有香港人都可免費進出和享受。

郊野公園裡面仍包括不少私人土地(政策名稱為不包括土地enclaves),村民一直指其發展為受基建限制。直到近年政府將那些私人土地覆蓋規劃圖則,就有不少聲音要建屋,大眾嘩然。誠如政府所言,郊野公園是需要些配套,這些不包括土地其實是最好的選址。雖然有查出部分土地已賣予地產商,也有復耕活化村落的例子,只要有良好的規劃過程和管理也能實踐到好方案。在這個研究當中,政府應積極與村民商討可以如何幫助他們改善生計,如在村內設遊客中心、小店,又可減少他們套丁謀利或破壞環境的動機。

提升郊野公園潛力不一定要大興土木

過往幾年的保衛郊野公園活動都有不少群眾參與,當中也有不少參加者認同郊野公園有「康樂及教育潛力」,但何謂康樂和價值?我們持守的是甚麼價值?升級生態小屋到底是讓人更能融入大自然,還是把都市生活勉強帶入大自然?除了要確保任何建議的方案絕不損害郊野公園的保育目標,也應該把郊野公園領悟到的經驗都帶回市區。如自郊野公園移走垃圾筒是希望推廣「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訊息,希望郊遊人士為自己製造的垃圾負責,不要留垃圾污染大自然。這是一個極具教育潛力的方向,讓人同時思考市區垃圾製造和處理的問題。我曾經在德國的自然公園看過一塊告示牌,是由小朋友畫一雙赤裸的腳,提議人脫掉鞋,用腳掌踏在泥土上接接地氣,那不是很可愛嗎?

最後也要呼籲一下,諮詢5月16日截止,不要忘記將你所享受的郊野公園電郵到[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