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萬千痛愛在一生》:艾慕杜華的自我觀照

《萬千痛愛在一生》:艾慕杜華的自我觀照

西班牙著名大導艾慕杜華,以自身經歷,拍成最真摯坦誠的半自傳式自我剖白,安東尼奧班達拉斯化身與艾慕杜華型像相似的暮年導演。電影導演沙化多自感江郎才盡,同時亦飽受病魔折磨,終日與藥物為伴。在這人生低谷,沙化多回想起那些年:他與家人移居到西班牙窮鄉小鎮,母親(彭妮露古絲飾)努力工作為他打拼未來,後來他嚐過初戀的甜美,捱過失戀的煎熬。最終寫作和電影成為他的避難所。

電影中,記錄了導演沙化多人生的三個階段:60年代中的童年、80年代中在馬德里的成年,也看到現今的他。被孤立、痛苦、飽受各種疾病折磨、斷絕了與世界和電影的連結。對於這是否艾慕杜華的自傳,他由一開始就否認:「我能夠感受那個年代裡,角色所經歷的事和感受,但我從未住過洞穴內,童年時也從未愛過工人,儘管兩件事都是有可能發生。」而他又表示如果在寫一個導演的故事,而且是自己執導的話,根本不可能不把自己的親身經歷作為參考,因為這是最真實且實在的。

與其說是自傳,不如說這電影是自我觀照的結果。當將自身經歷作為參考時,艾慕杜華不得不以第三者的角度回頭觀看自己的一切,這個情緒是如何來,那個念頭又何去何從。沙化多用了三十二年跟自己的電影和解,用另一個角度全新檢視自己的過去。同樣,即使電影不是艾慕杜華的親身經歷,也會是最貼身,最私密的思緒。

「現在正困擾我的是──如果不拍戲就無法生活。我經歷過無法製作另一部電影的恐懼…在製作一部電影之前,你還需要有一種對故事的渴望和熱情。我總是害怕失去這種熱情。」艾慕杜華心底裡的恐懼及念頭,一一在電影中表現出來,化身成沙化多所面對的危機。即使面對種種狀況,沙化多都沒有失去對故事的渴望及熱情,所以他依然會寫故事,會寫反思自我的告解:《癮》。透過《癮》,觀眾可以知道寫作及拍攝電影是將沙化多帶離痛苦的出路,電影是沙化多的救贖,亦同時是痛苦的來源。即使有多渴望將故事展現於世人面前,但身體的痛苦卻讓他不得不放棄,然後自嘲似的說不寫作不拍電影的他,還可以做的,是生活。電影作為避風港,沙化多失去電影時,痛苦的,充滿慾望回憶如巨浪般撲向他。他可以做的,只有逃避。這刻,對他而言,回憶只有痛苦。

直到《癮》這個獨腳戲的故事暗示了年輕時沙化多和費德力高年輕時在80年代對生活的熱情及在三十年後的重遇。費德力高拯救了迷失在沉鬱思緒中的沙化多。

電影是沙化多的一切,亦是艾慕杜華的唯一。安東尼奧表示:「電影是非常『艾慕杜華』,因為充滿了他想說的事以及從未說過的事,他從未做過的事情以及他對事物的態度,而且非常非常情緒化。但我很確定電影中的很多東西都沒有發生。」最後,導演同意他是正確的,因為:「這個的角色並不是我,但它卻在我身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