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職工盟蒙兆達:新工會令工運進入新階段 民主運動擁更大基礎

職工盟蒙兆達:新工會令工運進入新階段 民主運動擁更大基礎

(獨媒特約報導)反送中運動期間的「三罷」,加上武漢肺炎及力爭勞工界立法會及選舉委員會議席,新工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截至今年2月,共有735個新工會登記成立。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接受獨媒訪問,認為新工會中包括了專業人士及白領階層,關注的議題亦與社會連接,本港工運已進入新階段,香港的民主運動亦擁有更大基礙。

武漢肺炎在本港爆發,令反送中的街頭運動暫止,但同時成為了香港工會運動的契機。在疫情肆虐、醫護裝備不足加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拒絕在早期「封關」的背景下,新醫護工會「醫管局員工陣線」有逾2萬名醫護人員加入,並組織了香港史上首次醫護罷工,五大訴求中除要求醫管局提供足夠防護裝備外,更要求政府「封關」。雖然罷工行動未竟全功,但已揭開了香港工運的新一頁。

DSCF6747

工會運動與反送中運動互相呼應

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認為,在專制統治下的施政失誤,與「反送中運動」對民主的渴求互相呼應,而政治結構上的不平等會一直存在。新工會的出現,已令港人建立新的政治意識,他認為即便疫情結束,或反送中運動減退,亦不會令新工會運動減弱。

蒙兆達分析指,一些舊工會大多以廠房組織為主,較難走出以企業勞資爭議為主的框架,而部分以壓力團體形式發展的工會,由於工人組織力量較弱,故角色十分被動,兩者皆不能連接社會力量。

IMG_4300

新工會推動傳統工會革新

反送中運動催生的工會,第一波的推動力為組織「三罷」作準備,第二波推動力則為部分行業在反送中運動中被「清算」,以及力爭在勞工界功能組別有突破。

蒙兆達表示,以往不少專業人士和中產階層均會認為成立工會與他們無關,但反送中運動令市民政治覺醒廣泛提高,出現大量「白領」行業的新工會,工會出現專業化的革新。他坦言新工會的出現,對固有工會的組織方式造成衝擊,但從正面看待,則能促進傳統工會,提升對會員的政治意識和民主教育。

正正因為有反送中運動背景,蒙兆達指新工會連結到更多的社會力量,甚至對政權構成直接的威脅。他指波蘭的民主化運動、南非的反種族隔離政策運動及南韓1980年光洲事件後的地下工會組織,同樣是工會聯合社會力量後,成功推動民主化的例子。

IMG_8052
2019年8月5日七區三罷集會,圖為沙田新城市廣場外

他認為香港工會進入新階段後,令民主運動有更強大的社會基礎,配合黃色經濟圈及社區革新兩條戰線,將職場、社區、消費者力量甚至國際公民社會連結起來,形成一個活躍和富生命力的公民社會。

與公民社會有更強的連結,正正是令工運成敗的重要元素。蒙兆達以2007年紮鐵罷工及2013年貨櫃碼頭工人罷工為例,兩場運動正是倚靠廣泛連結社會團體與民間組織,成立罷工基金和杯葛無良僱主,才令工人能夠與大財團角力。蒙兆達解釋指,在過去二、三十年新自由主義下,國際上工會整體組織不斷步向衰落。職場零散化,亦令工人階級的身份變得糢糊。不過新工會的出現,令工會及工人階段跳出廠房甚至企業的框框,朝向社運工會主義的方向發展。

hit295
2013年葵涌貨櫃碼頭工人罷工

「政治罷工」?

醫護人員罷工被人抹黑為「政治罷工」,形容他們的訴求具政治目的,而非傳統爭取個人待遇。

蒙兆達不認同「政治罷工」的定義,認為是將政治與民生「假對立」。他指即便是「六七暴動」,雖然明顯受到中共操縱,但當年明顯出現社會民生的矛盾,重申不能以狹義理解何謂「工人利益」,政治權利乃至民主政制同屬工人利益的一部份。

IMG_1944

突破「廣場政治」

新工會的出現對本港民主運動的另一重影響,便是突破「廣場政治」。蒙兆達指,2014年的夏慤道與1989年的天安門是「廣場政治」的典型,被清場就意味運動減退。這種地理視野令抗爭者對運動理解失焦,忽略在廣場外不同生活領域的抗爭。不過反送中運動正正相反,「佔領」並未主導運動,而是運動後期逐步組織多條戰線,包括國際戰線、「黃色經濟圈」、區議會選舉,而新工會亦是其中之一。

蒙兆達認為,新工會這條新戰線,能避免重蹈以往「廣場政治」失焦的覆轍,同時凝聚社會力量,製造更多出路對抗威權。

IMG_5754
攝影:Manson Wong

記者:何嘉茵、鄒樂瑤、何紹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