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文化論政】風信子:香港表演藝術在線觀看的不足與反省

【文化論政】風信子:香港表演藝術在線觀看的不足與反省

本文為「抗疫新時代的藝術場」系列.之一

猶記得在家工作期間接二連三收到友人分享歐美各大藝文機構線上資源的WhatsApp短訊時感到歡喜若狂。普羅大眾受惠於開放網絡資源,在線免費觀看節目、閱讀,甚至乎隔空參與虛擬導賞(virtual tour)。表演藝術方面的開放資源包括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簡稱NT)、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簡稱ROH)、柏林愛樂樂團、柏林列寧廣場劇院、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The Bolshoi Theatre,簡稱Bolshoi)、美國大都會歌劇院(The Metropolitan Opera,簡稱The Met)、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等;此外,還有博物館、亞馬遜有聲書庫,以及劍橋出版社部分書籍電子書等各種文化資源。

抗疫新時代的表術藝術資源

回看本地情況,疫情期間藝團的在線活動同樣多姿多采。先由民政事務局資助的旗艦藝團(即俗稱九大藝團)說起,她們不約而同推出「抗疫」系列:團員或駐團導師開班授課,藝術家分享居家生活點滴、講座、比賽、投票、藝術家駐留計劃、與藝術家同奏同唱活動,以及因演出取消、延期而特設網上直播的讀劇、公開綵排等。值得一提的是,只有香港話劇團和進念二十面體將足本演出上載網站,前者發布由觀眾投票選出的五齣本地劇作錄像,後者則開放線上2003至2009年的「東宮西宮系列」戲劇節目錄像。

中小型藝團方面,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劇場工作室 x Art-Mate」足本播放劇場作品,劇場工作室在4、5月陸續上載過去十多年合共20齣的舞台、社區、學校作品。而劇場粉絲「集氣抗疫」Facebook專頁截至目前為止,則囊括六個劇團(7A班戲劇組、影話戲、一路青空、前進進戲劇工作坊、A2創作社、一條褲製作)和兩個舞蹈組合(Co & Co、R&T)的作品,涵蓋舊作錄像和新作網上直播的舞作、讀劇、廣播劇等。至於其他藝團個別在網上分享舊作及在線演出,恕未能在此一一盡錄。除了演出,本地幾位編劇莊梅岩、黃詠詩及陳炳釗的劇作亦可在線上閱覽。

乍看之下,本地線上寶庫內容豐富值得驕傲,可是,再仔細看看,作品的錄像質素跟歐美巨擘藝文機構不能相提並論。這幾年於電影院放映的NT Live、ROH、皇家莎士比亞劇團、The Met、Bolshoi的預錄播放愈映愈烈,由只此一家的電影院線發展至三家院線並駕齊驅(不過尚未做到跟演出同步實時放映)。然而,回看本地情況,近十年只有香港話劇團和非常林奕華辦過收費的舊作放映活動:前者於2012年舉辦,是劇團成立35周年的誌慶活動之一;後者是2016年和2019年舉辦的「舞台映畫」,以及去年和西九文化區合辦的「開箱放映」活動。誠如林奕華接受2020年4月號《表演場》訪問時一語中的,指出亞洲藝術界發展線上平台的主要限制是製作成本。若向政府申請資助,一來不易獲批,二來即使獲批,得到的金額做不到技術上需要的水平。

知不足 然後能自反也

借鑑他山之石,從NT Live與The Met錄影看到主持人對贊助商再三鳴謝、NT Live實時廣播前的準備功夫、柏林愛樂數碼音樂廳工作人員之鼎盛陣容,就知道攝製成本對本地藝團來說是天文數字;除拍攝耗費的人力物力非緊絀資源可應付,本地場地的硬件配套亦有不足。參考柏林愛樂、The Met、Bolshoi為發展線上平台特意在音樂廳、劇院內增設攝影器材、收音設備,甚至是控制室以便安排直播,絕對有別於本地電台、電視台錄製演出時拉滿一地電線的奇異景象。

康文署最近推出網上資源中心,涵蓋康樂體育園藝動物文化藝術各個範疇。不說其他,單看表演藝術方面,內容實在薄弱。誠然,至於如何改善,短期方面,期望藝文活動的主辦單位和撥款機構,認同記錄的重要性,在審批節目建議書時增加此項目的撥款。另一方面,培訓藝文活動的攝製人員同樣重要,例如在昏暗場景如何補光拍攝演出者的面部特寫,卻不破壞燈光設計師的一番心血。期望藝文界和高等教育院校多加合作,為多媒體或電影電視學系學生提供機會磨練攝製技巧。到市場成熟,本地亦會培養出如Sky Arts、Pathé Live等專業攝製公司。

長遠而言,期望政府、西九文化區及其他演藝場地的主理人,於計劃興建或更新場地設施時,將現場攝製列為基本需要之一,以助發展藝文活動線上平台。就算實時廣播並不適合所有節目,場館提供的錄影和收音設備亦方便使用者保留優質錄像,以作日後研究之用;而本地藝文界正正需要紀錄和研究,以互相學習、反省砥礪。

作者為香港演藝場地行政人員。

本文刊於2020年5月5日信報專欄。本欄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