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豪宅結界:點解屯門掃管笏所有政府地都變哂豪宅?

豪宅結界:點解屯門掃管笏所有政府地都變哂豪宅?

政府成日話搵唔到公屋地要起到明日大嶼桂山島,屯門市中心嗰邊啲公屋又密麻麻,但點解屯門掃管笏成區就可以係清一色起中低密度豪宅?

簡單翻查掃管笏近十多年的土地發展過程,過往13年就有18塊政府土地都賣出成為豪宅項目,共約30公頃,相等於1.5個維園多。若以鄉郊地積比3.6倍(12層)保守計算,這些土地資源本來大約能建15,000個公屋居屋單位,今天就被各大地產商完全瓜分。

掃管笏近13年政府賣地成私樓列表(圖中綠色範圍)

TMTL 422,1.5公頃,成交價9.6億,現為永宜(香港)的「The Drake」(2007年)
TMTL 449,1.7公頃,成交價7.8億,現為華懋的「琨崙」 (2007年)
TMTL 423,6.7公頃,成交價27.4億,現為嘉里建設的「滿名山」(2012年)
TMTL 436,0.9公頃,成交價1.8億,現為英皇的「珀居」(2012年)
TMTL 427,2.7公頃,成交價13.9億,現為會德豐的「NAPA」(2013年)
TMTL 435,1.2公頃,成交價5.6億,現為永泰的「The Carmel」 (2013年)
TMTL 490,0.2公頃,成交價1.4億,現為英皇的「畔海」(2013年)
TMTL 495,0.2公頃,成交價0.6億,現由福來發展擁有,未興建 (2013年)
TMTL 512,0.1公頃,成交價1.6億,現由泛海國際擁有,興建中 (2014年)
TMTL 497,0.68公頃,成交價10.6億,現為永泰的「OMA OMA」 (2015年)
TMTL 500,2.43公頃,成交價36.3億,現為「恒大珺瓏灣」(2015年)
TMTL 541,2.7公頃,成交價38.2億,現為中資萬科置業的「Lepont」 (2015年)
TMTL 542,0.82公頃,成交價17.3億,現為中資保利置業的「瑧譽」(2015年)
TMTL 523,0.76公頃,成交價9.8億,現為永泰的「OMA by the Sea」(2016年)
TMTL 547,1.54公頃,成交價27.1億,現為香港小輪與帝國集團的「帝御‧金灣 」(2016年)
TMTL 520,1.22公頃,成交價31.7億,現由深圳控股夥拍路勁基建擁有 (2017年)
TMTL 518,1.35公頃,成交價35.0億,現由中資佳兆業擁有,未興建 (2020年)
TMTL 546,2.75公頃,招標中 (2020年)

(屯門市地段第422號 = "TMTL 422")

原為公屋地今變私樓

為何會全區清一色私樓豪宅?翻查規劃署紀錄(註一),現為TMTL 427,500,及520共約6.25公頃的政府地,原來曾計劃提供11棟約15層高的公營房屋,連一個商場及巴士總站(圖中紅色範圍),但最終卻決定做私樓,成今天呎價達$19,000的GRAND NAPA,解決房屋問題的土地資源又白白淪喪。

過程中,政府更刻意塑造對公屋的誤解,指「私人發展較適合當區環境嘅低密度發展」(註二)。但公營房屋的規劃及設計方式基本上由政府主導,不見得公屋居屋發展為何注定就是高密度及與環境不相容。大澳龍田邨及梅窩銀灣邨就是低密度「鄉村式公屋」的例子。相反,往往將行人與環境切割的,正是私人屋苑偌大的圍牆大閘及私人化的人工綠化環境。政府以密度為由將公屋變私樓,實屬誤導。有時更刻意選定綠化帶、民居、村落、休憩用地作公屋選址,故意塑造出當區居民保育與公屋發展的假對立,這些在屯門掃管笏時有發生。

社區用地照賣

被變賣為私樓的還有現時相當欠缺的社區用地。2010年,規劃署預留TMTL 546作政府、機構或社區(GIC)發展,而且自2003年起一直為國際十字路會會址(圖中藍色範圍)。但之後又被轉做私樓。2014年發展局將其列為私營房屋發展。城規會也將其由GIC改劃作「住宅(乙類)」(註二至四),有市民曾就此申請提出司法覆核(註五),但隨後政府仍將其加到2015-16年度賣地計劃,一直滾存至今。

雙重標準的公私比

當年發展安達臣石礦場作房屋發展,政府曾提出「公私樓平衡」的說法,指當區「已有很多公屋,希望多些私人樓宇,令整個社區的公私營樓宇比例較平衡」(註六)。但在掃管笏,卻不會提當區太多私樓,需要公屋平衡一下,故此13年間眼見將同區公有地資料不斷變賣。

今日掃管笏變成了隔絕公屋的豪宅結界,完整地反映了今日房屋政策問題最真實的一面:政府賣地就年年有餘,用作公屋就說覓地困難,賣到全區豪宅,就來說地少人多,要開發明日大嶼了。這種「掃管笏模式」,近年亦有在其他地區出現的跡象,例如大埔白石角,土地分配決策乏人監察。

要善用掃管笏的土地資源,區內至少仍有3.8公頃的棕地未有落實發展計劃,一直沒有被好好利用,如DD374 521RP及DD375 410等地段。此外,政府預計2016年後發展公營房屋的兩個掃管笏地塊,至今仍未有改劃跡象,將來會否政府會否收回棕地重新整合規劃、改善交通配套、原定公屋計劃會否走數變賣,將一再顯示政府解決香港房屋危機是否有決心。

掃管笏這個房屋案例,一再說出了政府一直有地在手,只是沒有「公地公用」的分配傾斜問題,而是過往誰在定奪全數出賣當區公有土地,一塊不留小市民,才是今日香港土地問題的核心。

參考:2007-2020年9月在掃管笏賣成私人住宅的政府地
註一:屯門東可發展房屋用地的規劃及工程檢討-可行性研究 公眾諮詢文件,2008年
註二:屯門東可發展房屋用地的規劃及工程檢討-可行性研究 行政摘要,2010年
註三:2014年施政報告的150幅具房屋發展潛力的用地
註四:屯門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S/TM/32)
註五:屯門前掃管軍營改劃住宅 市民獲批法援 擬提司法覆核,立場新聞
註六:政府平衡公私營房屋土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