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採訪手記】荷蘭也有社區報

【採訪手記】荷蘭也有社區報

撰文:顧青玄

假如人生有百歲那麼長,我已把至少四分之一的時間留給香港。然而回顧過去,我愛香港,但又對香港不甚了解,香港像個朝夕相對卻不曾與之真切溝通的家人,緣起於此,又似乎緣盡於此。而大嶼山之於我,是根定海神針。每次乘飛機回香港,尤其是晚上降落的航班,在半空看到小島的燈火,心就安了。

小報編輯問我有沒有興趣和時間當《小報》義工時,我忙於搬屋。從小城搬到小村的我雖然手執一本地產經紀送的社區黃頁,但我對這個社區並不熟悉。有不少鄰居在工作之前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個村落,退休後也打算在此終老。鄰居大多世代居於此,看到新面孔,紛紛熱情地跟我聊天,好奇我怎麼會搬到這裡來。彼時我便常常感受到,無論一個人住在一個地方多久,但如果不認識自己的社區,便很難產生歸屬感。

住在陌生的空間,有種無根的痛苦。

因為開始參與《小報》的工作,我開始留意荷蘭的社區報。原來,荷蘭不但也有社區報,而且歷史悠久。以我所在的社區為例,社區報竟然早於1936年已經創刊。荷蘭的社區報大多仍為紙本周報,逢星期三直接送到府上郵箱。

荷蘭的社區報主要報導社區新聞,內容包羅萬有,大至近日製糖廠對附近居民的影響,小至最近社區內學校的禁煙區揭幕禮也囊括其中。此外,還有益智小遊戲、書籍推薦、一周區內活動,以及我們《小報》也有的食譜等頁。但印象深刻的有二︰一是小小一份社區報,居然有一半是附近大小商店的廣告,經濟上獲得了區內商戶的鼎力支持;二是刊有訃聞頁,反映區內凝聚力強,也意味著社區報是居民了解區內大小事的樞紐。這兩點都是目前在香港的社區報所未見的。

小報的許多策劃,均因為我遠居荷蘭而無法參與其中,我心中自是有些遺憾的。但我同時慶幸,因為如此一來,反而能讓更多大嶼居民參與其中。我期望更多大嶼居民閱讀小報後更關心社區,甚至成為《小報》義工,而小報能夠像荷蘭的社區報一樣歷久彌堅,記錄當世的生活,補歷史佚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