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東方的角度(二) - 南華早報

終於有時間寫第二篇了。對不起,我很喜歡炒飯,這個話題,民主派支持者都知,可惜從來得不到重視,寧願花時間在曾生、葉太。事實上,媒體的影響力才是最重要。

眾所周知,東方從來都和蘋果日報不和,看《壹本便利》事件就知了。在大眾眼中,馬生和黎生鬥生鬥死,或者是平常不過的事,抹黑/渲染只是伴菜。可惜,一份和自己市場接近差天共地的《南華早報》,東方報業集團也不放過時,相信大家也很看不過眼。

於09/07/2006,太陽報就出了一篇"《太陽》有料讀者眾《南早》無能是非多"的社評,指《南早》銷量年年下跌,老闆郭鶴年管理無方、經營不善。

事實上,根據香港出版銷數公證會的數據,於2005年的下半年,《南早》的銷量有達104552份,較2004年同期的101782份及2003年的96389份都高,連年下跌之說可謂不攻自破。第二,《南早》作為一份英文報章,可謂深受香港教育界喜愛,不少學校都強制性要求學生一星期最少訂閱一次(本人中六時更要假期以外天天一份),銷量比星島的Standard都高。在外國人中,可選的報紙也不多。反觀太陽報則並沒有如此穩定的市場。相反,2002年開始出版的《都市日報》對《太陽報》的銷量構成嚴重威脅,發行量更一度高於《太陽報》,成為香港第三暢銷的報章。結果,太陽報由每份6港元減至3港元,利用「燒錢策略」增加銷量,但最後因無錢可燒,由2006年8月26日起加價至港幣5元。

還有,太陽報自稱「銷量突破五十萬份,讀者人數近三百萬」可謂大話中的大話。 一份有六個人看?可笑!

在政治以外,東方對不少藝人都不甚公平,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