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可持續發展?

    90年代初,由於環境破壞的問題日趨嚴重,地球氣候暖化現象日見明顯,聯合國便提倡「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希望經濟繼續增長的同時,環境又可避過蹂躪的厄運。世界各地即時掀起回收再造和開發再生能源,如太陽能,以解燃眉之險。

    帶來告急局面的罪魁禍首是自工業革命開始,人們竭澤而漁地發展經濟的心態。因為,工業和商業的運作依靠開採和燃燒埋藏在原始森林的化石能源,如石油和煤等所產生的動力。多年下來,地球上八成原始森林被毀,破壞森林即破壞地球的調溫系統。因為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引二氧化碳(溫室氣體之一),以維持地球的表面溫度。沒有了森林,大氣中便會積存過量的溫室氣體,令地球的溫度上升。另一方面,燃燒化石能源必然地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這又是加劇地球暖化的主因之一。據科學家計算,在過去二百年,燃燒化石能源令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劇升30%,這令地球溫度上升了攝氏1至3度,而地球溫度在過去二萬年只升了3至6度。

  可惜,回收再造未能針對氣候暖化的成因。因為回收再造的運輸、處理和再造等過程,其本身就是消耗能源的情事。每再造一個汽水罐,亦需使用一半製造新罐用的能源;每製造一噸再造紙亦需使用七成製造新紙的能源。再者,無論把所有的鐵皮月餅回收再放回森林,亦不能令禿林生機再現。換言之,若要根治暖化,便要從減少對消費品的需求著手。盡力減少虛耗天然資源,便是最好的保護環境的方法。

  雖然,太陽和風被視為取之不盡和零污染的再生能源,但是,運用它們牽涉大量的金屬設備,如太陽光收集板、能源轉換器、儲存器、運輸器等等,據統計,地球上現存的礦藏,根本不足以製造各國所需的設備。再者,由於地球上各地對接收太陽光的強度和時間長度有所不同,例如,北歐國家,甚至英國冬天的日照不但短,且弱得很,她們是絕不能依賴陽光發電的。而從非洲輸電到北歐或澳洲等地之所不能,是因約有50%至70%的能源會在收集、儲存和運輸等過程中流失。另外,由於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不少地方如香港便不能以風力代替燃煤發電。總之,運用太陽能和風能以代替燃燒化石能源產生能量,實淪為紙上談兵之事。

  經濟發展依賴市場對消費品的不斷需求才得以實現。試問,當我們不斷燃燒化石能源,而所謂「可持續發展」的手段又未能湊效,結果是經濟是持續增長了,而地球面對著的生態危機亦只能持續惡化吧。一言以蔽之,要拯救地球和生物,包括人類的生存空間,減少無謂消費和減少耗用能源才為上策。

參考網址:http://www.consumerpower.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