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城規會民主化

兩星期前,城市規劃委員會以景觀和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為理由,大比數否決合和實業在灣仔區的Mega Tower計劃。這個決定十分有趣,已有論者指出景觀和環境協調與否,帶有強烈的主觀成份。

香港一向奉行發展至上,像紅灣半島,發展商原本便打算以重新發展為理由,將完全未有人居住的新樓拆卸。因此,城市規劃委員會以景觀和環境協調的理由,否決合和的申請,實在有點不尋常。

城市規劃委員會是一個半官方的組織,其決定一向依循政府的規劃藍圖。而政府刻下大力推銷的西九龍文娛區的計劃,標榜的就是要創地標。

計劃中一個備受爭論的地方,就是要興建一個費用高達二十億元的天幕,一方面將整個文娛區的外觀統一起來,另一方面卻是把文娛區和鄰近的油麻地和大角嘴等舊區分隔開來,刻意製造環境不協調。怪不得西九龍文娛區的規劃刻意繞過城規會,以景觀規模過大和環境不協調的尺度來審視西九龍,計劃應同樣被否決。

這裏無意猜測合和實業主席聲稱自己是「官商勾結受害者」的言論是否成立,事件只是再一次反映了董建華率領的政府在施政上的自相矛盾。更加值得關心的,是城規會這個半官方的組織,處理的事務涉及巨大的利益,但運作的透明度卻極為有限。

環顧香港的城市面貌,不知充斥了多少個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的發展項目。像旺角的朗豪坊,便好像從天而降似的。

城規會以不協調為由,否決合和的申請,但為甚麼朗豪坊、時代廣場等大型發展項目沒有被認為與環境不協調?城規會是否需要向公眾交代?香港城市面貌的發展和轉變是一小撮人的決定,還是社會整體的決定?

美國大學教授John Rennie Short著作的《Global Metropolitan: Globalizing Cities in a Capitalist World》指出,在全球化的影響底下,世界各地的大城市刻下正在進行一場宣傳比賽。全球化大大縮短國與國之間的距離,那些像香港那樣,憑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躋身全球前列城市的地區,漸漸喪失原本的優勢,轉而採取各種宣傳手段來維持競爭力。即是說,能否躋身全球前列城市的行列,往往是一些主觀的因素。

或許城規會也在不自覺中,轉用主觀因素來判別不同的申請。但既是採用主觀因素,便要向市民多加解釋,和多聽取市民的意見,是時候將城規會這個牽涉巨大利益的組織民主化了。
 

馬國明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