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夜神月、趙承熙、徐步高,我們愛上殺人犯

我們愛上殺人犯
We love killer ?

合理化但非道德的社會
Rational but unethical Society

死亡筆記、校園槍擊和徐步高三者都有一共通點,事件中主角夜神月、趙承熙、徐步高都把自己的殺人行為合理化,把自己視為救世主。而媒體在兩宗槍擊案中,都發揮了他的 “表揚” 功能︰

殺人行為

未播出他趙承熙的video及徐步高的書信,大家都十分討厭和害怕兩位殺手。但當他們的生活/video/ 日記播出後,大眾開始理解他們的殺人動機,開始把他們的殺人非道德地合理化。

*徐步高一案雖未有正式的判決,但根據大部份市民的認知,普遍香港人都認為他是殺手。我只根據市民認知,而假設他是殺手。全文目的是寫社會現象,而不是判決誰是殺手。

遇上社會上不公義的事,很多人都曾遇過。大家在中學時都可以遇過趙承熙的不快校園經歷,大家都希望神、老師、法律可以 “收拾”那些 “壞人”。但當這事報導出來後,有相同經歷的美國中學同學可能會有同感,開始愛上殺手,把他英雄化了。同學可能認為他雖然是死,但他是為正義而死。這種不合道德的 “合理”會很易得到相似經驗的同學所認同。大家都希望可以成為Batman、Spiderman、羅馬戰士、龍珠的角色般,可以為 “正義”而殺人。

那些同學如果沒有得到合適的輔導,再配以傳媒的詳細殺人手法的披露。很多同學在心理上多了一點準備(原來要殺人其實是很容易的),在理性上又多了一點預備(原來殺壞人是如此神聖的)。結果是變相鼓吹殺人。

傳媒教育了殺人犯

市民似乎愛上了殺手,大家都當起了法官,希望透過媒體的報導去自行判決誰是殺人者。大家都等不了短至3個月長至10年的法庭判決,大眾都希望早日得到 “判決”。而媒體也中門大開,把所有小道消息都刊登出來,更把所有保安問題、警察通話形式都詳細寫出來。而記者更以以上資料單憑個人推理和想像力,把整個案發過程用文字以至圖片重新描寫出來。

如果我是殺手或有殺人傾向的人,看完如此精細的報導,下次出動殺人時會更有信心,因為他們知道一個職業殺手的詳細殺人計劃,傳媒變相成為幫凶,它教育了一批又一批殺手。

另,趙承熙的video 美國媒體以至香港媒體都巨細無遺地播出。趙承熙和死亡筆記的夜神月一樣,都把自己當是救世主,他們都僧恨這個社會的制度、社會上的不義,認為社會已經沒有能力去改變現狀。他們殺 “壞人”是在拯救社會,把他們的殺人行為非道德地合理化。其實,傳媒是沒有想過真實的報導對社會的影響,很多小朋友看了video不加思考就把事件合理化。死亡筆記電影的爭論性地方是在於,由始到終,都把用死亡筆記殺人的夜神月描繪成一個正義使者,夜神月都最後一刻被死神殺了都不知自己做錯甚麼。

大家的工作

我們要在類似事件發生後,立刻輔導孩子。讓他們知道︰

1) 殺人、傷害人都是件壞事

2) 如果遇到問題,一定有和平的解決方法

3) 如果自己解決唔到,要找人幫助

我們千萬不要抱持住 “有人會教佢啦,我唔識講野,等人啦”。結果,老師以為家長會講,家長以為老師有講,學生以為傳媒永遠是正確的。結果學壞都無人知。香港一直都沒有價值教育,只有知識教育。很多人都以為沒有違反法律就是對的,好多人都係在唔知做錯事的情況下,做了很多非道德地合理化(他的道理)的事情。

我們的生長環境是沒有接受情緒教育及道德教育,這不是小孩子的事,成人都關事。成人面對一些價值觀問題時,好多時都不懂解決,結果他們都會回到自己心理的comfort zone (理性和現實)︰

1) 我有無能力解唔解決到問題呢?

2) 如果我解決唔到,會唔會遲早有人幫我去解決呢?

3) 如果有人幫我解決,我係唔係應該唔理,等人解決?

4) 我花時間去解決,對我有無益?

結果,一切都係未解決,問題仍留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