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轉貼:群体性维权之弹性抗争——维权策略与方式探讨

(按:作者授權轉貼此文)

作者:李国宏

总结归纳新出现的方式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维权效率,使更多民众看到希望,并勇于参与维权抗争。

“维权”这个词汇在现今的中国运用相当普遍,我这里所说的维权,仅仅指当局利用行政权力和利用明显的不符合民众利益的政策,导致一些公民群体利益的被侵犯和丧失。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由于政策的调整,没有得到公平对待的下岗失业人员的群体抗争;城市拆迁中被强行侵占房地产的市民的群体抗争;农村失地群众的群体抗争;以及其它由于政策性侵害的受害群体的抗争。政府以及有关当局的这种侵犯与剥夺性的行为,造成了社会的强烈不满,因而全国各地的民众展开的各种“维权事件”此起彼伏,现今已经成为了一场全国性的汹涌蓬勃的维权运动。

遗憾地是各地群体性的维权事件,由于民众力量与政府力量强弱明显的悬殊,民众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这些被损害后丧失了正当权利的群体,他们在表现出不满和呼吁主管部门解决相应问题的时候,一般采取做法是:司法起诉、上访、示威……等方式,因为政府的高压和司法腐败,这些抗争的手段和方法收效甚微。个别的被侵权者在长时期的要求后,合理的夙求仍然得不到当局的解决,对解决不再抱有希望,一些愤怒的个人,采取了自杀、自残、甚至是暗杀等极端方式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和愤恨,但是这些事件的发生,对整个中国的弱式群体而言,并没有明显的权益促进,社会对此也无动于衷,没有太大的反应。

本文所探讨的“弹性抗争”,是目前我认为民众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时,代价和危险系数最少,见效最快的方法和手段,也容易使广大民众了解、明白、学会和真正实际运用,且在社会上也极易模仿、复制、漫延开来。

我认为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离开了民生很难说能会出现好的效果。有政治夙求的朋友,如果看不到民众生存艰辛或无视民众的经济权力和现实中的利益,只是一厢情愿搞所谓的“上层构件”,这样的“运动”往往成为无源之水,最终干涸。分析和利用各种社会的因素,植根在社会的底层群体,关注民众的思想和感情,关心民众生计,与广大民众结合,为广大民众服务,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事业根植民众之中。没有民众参与的民主很难说是一个真正的民主。

在中国现阶段,民众集体抗争的比较成功的案例,都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征,本文把具有这样特征的维权,称为“弹性抗争” 。

弹性抗争是群体维权的方法

抗争最重要是不被政府所镇压,尽量避免被政府所惩罚。最大的收缩要保持抗争,不能放弃自己的夙求。弹性抗争的意义是要在具体的一些维权事件中,通过抗争者和对方“博弈”,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多样化展开抗争,尽量的不采取直接冲撞方式,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挤压对方上面来,使对方的底线往后退,慢慢的挤出相对自己方面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

这里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结社自保。目前中国民众没有力量,主要因为没有团结起来,结社是大家保卫自己权利的一个重要“工具”。中国民众没有力量不是真正的没有力量,而主要是因为个体的抗争力量是分散的,“结社自保”就是被侵害的各个不同的利益群体,自我集合在一起,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保护自己的利益不遭受侵害。

现在我们就把当局当成一块巨大的石头,他们有军队有警察有监狱有特务有等等,在有些人看上去是没有办法展开抗争的,其实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用什么办法,怎么把大石块变成小碎石的时候。弹性抗争所要完成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弹性抗争要素一:鼓励民众做能做到的事。民众抗争的前提是可以获得利益,或者能保护摇摇欲坠的利益。老百姓都会做并且都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很重要。在以往很多维权案例中,群起的维权民众常用的方法是:1围堵单位机关办公场所;2阻断交通路线,如大量人员卧轨、以及大量人员进入国道省道公路;3重要地点静坐示威等。在利用这些传统的方法同时,或者在使用以上办法失效后,集体围堵恶官的家庭住宅“讨要口粮”,到这些人家“要饭吃”,当局很难把这样的行为认定为“集体上访”或“违法上访”。几十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到一家去“讨饭“,这个恶官的恐惧可想而知。不针对机构,而是针对个人,针对恶势力中恶官员的家庭。要给恶官员的家庭制造麻烦。这就把“战场”引到恶官员的家里去,不和他们的警察部队直接冲撞,避免直接被镇压。如此事情民众很容易便可以
做到。

这些方法起到了瓦解作用。对方的人靠权力吃饭,但却不愿意将矛头指向落到自己头上。以上注意的是千万不能“过火”,导致“犯罪”。 符合我以上所讲“不被政府所镇压,尽量避免被政府所惩罚”的原则。

弹性抗争要素二:制造舆论,声东击西。这个方法在维权中一定要有要用,这里面有个重要的东西需要大家明白,即说的不做,做的不说。目前还在僵持中的无锡河埒口社区拆迁案,被拆迁的居民就通过自己所能利用的信息传播工具,散发出大量的信息,如要集体到北京上访,还有要游行示威等,搞得有关部门神经总是紧张,但是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而今年的5月30日他们在无锡河埒口广场举办一个拆迁信息交流会是唯一的实事,当天晚上的7点,广场上人声鼎沸,几千人参与信息交流,连附近即将拆迁的各个社区居民,得到消息后也积极参加信息交流。效果很好,由于居民的信息充分得到交流,至使拆迁公司的欺哄流产,现在这个项目还在搁置中无法进行。

在实际的案例中,我们的维权者一方面希望媒体的报道,另一方面又恐惧因为自己被采访了,公开了自己的身份,日后被报复,在目前中国的社会状态下,这样的心里是正常的。应该给自己提出更高要求的是媒体的工作者。比如,我所知道的一些媒体做的就比较好,它们会将受访者的声音进行技术上的处理,有效的保护被访者,更减轻了受访者的恐惧心里压力。做的新闻有时候还发回被采访事件当事人,充分征求意见然后完稿。它们总是围绕着事件转,而不是让当事人围绕迎合媒体的需求,这才是一个媒体和维权民众相互正常的关系。

弹性抗争要素三:打散机构合作,减少对自己的压力。我们要注意到,给当局充当镇压工具的机构,他们的权力是条块分割的,政府各个权力机构在获取权力、利益、政绩方面,手都伸得最长,但是在具体的问题和事情上需要对民众负责任的时候,这些权力机构相互之间推卸责任都特别“圆滑”。鉴于以上状况,开展抗争时,目标针对性一定要很明确,而不要对着多个单位,集中一个主要点展开活动。

避免民众越抗争,而各个机构机关间联系协作越密切,利用他们权力部门间的条块分割,让他们相互间斗起来,内部消耗,内部扯皮。这样以来,一般就会出现“以大压小”“以大欺小”的情形。我们的有效办法就是疲劳战术。集中突击一点,不要面面俱到的同时展开斗争,一个时间只打一个点。

弹性抗争就某个具体的维权事件选择施加压力的“点”一定要明确, 尽可能的针对一个必须负责任的,也能够解决问题的对象机构,而且尽量针对这个机构的个别掌权者个人,让抗争群体与侵权方掌权者个人来“较劲”,这样就可以从集体对集体的对抗,转到维权者作为一个集体对抗对方个别掌握权力的个人,从相对劣势上升到相对优势。就象古代采石一样,现在小石头缝隙中,打入一个木桩,往上面浇水让其膨胀。集中群体力量针对一个主要的“点”打入“木桩”,媒体的报导就是浇在“木桩”上的“水”,利用权力部门间的条块分割,一个点一个点的“打木桩”,让他们因为相互间的“扯皮和推卸责任”而内斗消耗,一般政府上下级权力机构之间就会出现“以大压小”“以大欺小”的情形,这样民众很可能形成积小胜成大胜,最后取得整体上的胜利。

弹性抗争要素四:工作仔细,针对明确。维权抗争在起初阶段,积极分子非常重要,这时候无畏的走在民众前面敢于抗争,给民众做表率的积极分子,是非常了不起的!这部分人往往形成了以后的核心力量,他们最容易遭到打压惩罚。但是经过初期有效的达到了预期目标后,事件会在规模、影响和参加人数增大,核心人物就不要公开的出现在抗争现场了,把注意力转入展开抗争方案设计上。

建议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核心的人员不公开行动,主要精力放在:1在互联网上发布消息。2和愿意关注并报道事件的媒体接触。3秘密发传单张贴大字报等。以上方法一定要用,能形成一个紧密配合的团体,胜利的希望就大大增加。没有形成这样的紧密团体,松散性核心也有很大的作用,这些人往往是事件发展的动力。

弹性抗争要素五:保持沟通,获取对方信息。群体抗争展开过程中,千万不要切断与对方的沟通,与对方的对话沟通对于弹性抗争的开展和进行是非常重要的。沟通的好处有:1避免当局指责维权民众不对话,使对方把事情无法处理的责任推到民众身上。2通过与对方的对话,仔细分析对方将采用的应对措施。3通过与对方的对话,把一些消息(不管是真是假的)有目的放给对方,真的消息是向对方声明我方的决心和要求的合理。假的消息放给对方,既可以试探对方的反应,也能够通过恐吓对方调度对方的各种力量,这个方法在维权中一定要有要用。4这也便于媒体的介入。尽管当局设计的沟通渠道对弱势群体不利,但是我们还是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渠道获取对方信息和传递我方的信息。学会利用本来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把它变成有利于我们的事情。

弹性抗争要素六:学会变通,继续抗争。对方没有办法达到我们的要求时,在收益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转换成其它利益。能争取到的利益先争取下来,当这部分利益固定下来后再进一步争取后面的利益。一步不能到
位没有关系,学会持续抗争,一次得到一些,积攒在一起,就是一块大的利益了。例如中国石化集团下属的几个油田的案例:2001年有37万的“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他们在连续的抗争了5年后,2006年各个油田做出来给这些人从新“上岗”的政策安排,给这些从新上岗的人员是“协议工”待遇,虽然和他们所要求的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他们目前首先抓住“协议工”待遇,接受这个条件,并固定这项通过抗争取得的利益。根据我目前了解的情况,他们已经开始酝酿接续下来的抗争,目的是达到和职工一样的待遇。

弹性抗争要素七:不贪大,再接再厉。民众维权案件中,一般人的心理多是人越多越好,影响越大胜算的结果越大。从实际中,也不尽然,总想搞得大,在大家都没有心里适应的情况下,民众很容易自我失控,而失去了集体目标招致失败。小规模的分散行动,持久性的不遭到打压的抗争,再配合有利的时机进行大的动员,进入大动作阶段,效果更好一些。集体维权抗争事件,最需要避免的情况就是一哄而起,被打压后一哄而散而不能再次聚集力量。群起的时候群情激昂,有非常大的冲击力量,当对方采取一定的措施后,特别是把所谓领头闹事的人扣押后,很快边失去主动的参与动力。在弹性抗争中,发现对方有打压的苗头后,一哄而散并不是坏事,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打击,一哄而散待大家相对安全后,一定不要失去信心一蹶不振,没有人再接续下去,这和我们的弹性抗争有比较大的差距,虽然“传统抗争”张力大,但是被压制收缩后没有弹性,这才是集体维权中最要命之处,请千万牢记。

结尾

弹性抗争是手段,是方法,而非目的,目前也并不十分完善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各种民间力量的发展变化,今后会有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的出现。总结归纳新出现的方式方法,并能推广给需要的人群,可以大大的提高维权的效率,使更多失去权利的民众看到希望,并勇于去参与积极的和消极的维权抗争,保护自己的利益避免被强权者剥夺侵害。

2007年6月16日于重庆

************************************************************

《人与人权》(http://www.renyurenquan.org)发表的文章文责自负,
均不代表中国人权(http://big5.hrichina.org)的立场观点,除特别注明。

主编:胡平
责任编辑: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