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書節專題之一:書節所體現的城市空間政治

昨天(11月3日)第一次跟書節開會, 負責人之一Leslie Ng向我們簡單地介紹了書節的理念----「在藍天白雲下, 一邊閱讀, 一邊呼吸這城市自由的空氣」。

也許當你走在藝術中心對開的長廊上, 或坐在藝術中心門外的花園Café時, 你真的感到很寫意、愉悅, 但這種自由, 是組織者到處奔波、藝術家苦心經營下的短暫的空間……

書節的場刊中的書字, 是由縱橫交錯的街道組成, 處於城市之中, 如迷宮一般。一個令人深思的隱喻: 書和閱讀都應該是日常生活經驗的一部份, 正如城市的街道一樣。可是, 當文化藝術家希望把書本從會議展覽中心(商業化的書展)中救出, 放回日常生活的空間裡, 卻頭頭碰著壁: 他們找不到場地! 維園和大笪地均被拒… 直到書節開幕前兩三個月, 在藝術中心幫忙下才申請到現在的場地。

從去年開始, 書節一直在爭取一個比較寬闊和貼近人們生活空間的地方, 但最後場地卻被行政規條推迫到藝術中心、中心門外小花園、中心對開的行人天橋和天橋下的公園; 行人天橋懸掛在港灣道與會展道之上, 公園被切割成兩塊, 一塊在君悅酒店旁, 一塊在污水處理廠旁的海邊。本來希望閱讀和書本可以進入城市的生活空間, 結果還是要回到「文化、藝術」的中心/城市的邊陲, 而整個場地則被代表著發展的公路弄得四分五裂!

書節的設計師化腐朽為神奇, 突出空間的流動性, 並想出以導遊的方式去彌補場地的不足, 參觀者大概閱讀不出當中存在的唏噓。創意當然可以超越很多限制, 但若不與這個城市的限制抗衡, 文化空間只會越來越萎縮, 我們需要把公共/文化空間爭取回來。

這令我想起RTS (Reclaim the Streets)運動, 它源於英國, 但擴展至世界各地。這運動堅信街道是屬於人民的, 但整個發展卻把人趕到室內, 蔚藍的天空被汽車所佔據, 變得灰黑。RTS的成員會每年幾道, 以不同的方法(如假扮交通警察設置路障), 然後在街上搞派對、曬太陽, 重奪街道的使用權。

在香港幾乎所有阻礙交通的行動(如慢駛示威)都會被指責為違反公眾利益, 但這個公眾是否真正的公眾呢? RTS除了是一場重奪公共空間的運動, 還是一場重奪公眾定義的運動。

過去幾年, 七一遊行成為了香港的RTS運動, 而且佔據了整個香港島, 不過到目前為止, 它還是一場政治動員, 我們仍然欠缺一場文化的RTS運動, 把被發展搞得四分五裂的文化重新整合。文化、歷史、人民的記憶感情、自由閱讀的空間不能讓路於經濟發展和官僚工具理性。

〔作者:阿藹〕

(專題策劃採訪:領男,Sandra,Crystal,阿昌,阿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