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評中國軍力報告 – 美國對中國的憂慮

美國國防部早前發表的《2007年中國軍力報告》,就中國解放軍的海、陸、空、導彈部隊、信息戰、核威懾、先發制人的策略、軍費開支及台海局勢進行研判。報告予人的印象是,美國不再只是關注中國軍力的上升,而是開始擔心。

近年中國洲際彈道導彈 (ICBM) 的射程及準確度不斷改良。計有射程約7250公里具公路機動性 (road-mobile) 的東風-31型導彈,預計於今年完成設置而射程達11270公里的東風-31A型導彈,再加上提早出現的晉級 (094) 核動力攻擊潛艇,其配備的巨浪2型潛射導彈 (SLBM) 將於2007-2010年可供應用。公路機動性及潛射導彈可以避開敵方第一次的核攻擊,亦保留了中國的核報復力量,加上這些導彈可達美國本土,這令中國的核威懾力量增強了不少。

美國航空母艦面對的潛在威脅亦不容忽視。中國於俄羅斯購入的基洛級潛艇,最新送抵的已經裝上了SS-N-27B反艦導彈及尾流制導魚雷 (wake-homing torpedoes)。中國新的商級 (093) 核動力攻擊潛艇亦同樣可裝上俄羅斯最大的尾流制導魚雷。有學者指這種魚雷是特別為攻擊航空母艦而設。即是說,中國在無需使用戰術性 (tactical) 核武器的情況下,亦可威懾美國不要介入台海局勢。

同樣令美國苦惱的,相信是中國發展迅速的電子戰及信息戰。今年初,中國首次試驗反衛星系統,以導彈擊落一枚老化的氣象衛星。不錯,中國理論上有能力摧毀別國的衛星。但要打電子戰及信息戰就需要預計己方的衛星亦會被擊落。報告指中國由2000年開始已著手開發微型衛星,其重量少於100公斤。這些微型衛星可讓中國快速重組及擴展其衛星系統。正因中國似乎作了最壞打算,美國實在難以安心。

報告一如以往批評中國的軍事欠缺透明度,北京的意圖含糊及難以猜測。說穿了,是美國對於中國會否使用「先發制人」(preemptive strike) 的策略,放棄核武「不作第一核攻擊」(nuclear no first use policy) 的原則,又或進行電子戰的第一攻擊等方面的憂慮。報告內引述中國軍方官員,指中國面對強敵時有先發制人的傾向,利用長程導彈取得制海及制空權,以便阻止第三方的軍事介入。中國的軍事裝備正好提供了最佳的注釋。中國向俄羅斯購買的現代級 (Sovremennyy class) 導彈驅逐艦及自行研製的旅洋級 (Luyang) 驅逐艦均裝有長程的反艦導彈及海對空導彈,再加上轟6油 (B-6U) 及來自俄羅斯的伊爾 (IL) -78加油機,令到中國的蘇27及30戰機作戰範圍擴大。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最近購買了可配置於蘇30戰機的Kh-31A沖壓式超音速反艦導彈。這些軍備都說明了美國將面對更複雜的台海局勢。

中國傳統戰略的「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成了美軍介入台海事務最大的障礙。問題是美國會如何解讀中國的軍事威懾力量,在中國所有軍備都是針對航空母艦,導彈射程覆蓋美軍海外的軍事基地,甚至是美國本土,加上中國軍方故意將其戰略含糊其詞,或者說得有點「玄」的時候,美國會否真的為台灣在遠東的展開另一場戰爭呢?在中國決意以任何方式統一台灣的前提下,美國對台政策變得十分謹慎,從而避免給予陳水篇錯誤的信息,盡力維持台海現狀。這正是中國軍事力量短期可以做到的效果。但以中國現時的軍力增長速度,台海勢力失衡只是時間的問題(亦有人認為已經失衡),美國屆時介入台海事務的潛在風險將會很大。

美國國防部的報告似乎是想在事情未發展到最壞的時候,給予中美雙方的一些緩衝區,展開溝通及對話。而且,美國看到中國軍力的事實是,北京要的不只是台灣,還有志於西太平洋,特別是中國正建造的「藍海」力量。而美國最擔心的是,其他國家低估了中國的軍力,同時北京高估了自身的臨場作戰能力,以及其部隊之間作戰時的協調能力。美國的信息是,擦槍走火,只在一念之間,但勝負卻非雙方可以預計,北京威嚇心理戰亦未必一定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