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書籍推介:open sources 2.0 (六之三)

◎ 書名:open sources 2.0
◎ 副題:The Continuing Evolution
◎ 編者:Chris DiBona, Danese Cooper & Mark Stone
◎ 出版日期:October 2005
◎ 出版社:O'Reilly Media
◎ 售價:$29.95 USD

五章介紹商業化的 Dual Licensing 雙授權策略。這篇文章的組織比較混亂,如例應先介紹像 GPL 的傳染性 (viral) 授權條款。傳染性授權條款是指如果開發者將以這種授權條款公開之源碼加入封閉的源碼,所有的源碼也必須用傳染性授權中的條款公開。雙授權策略就是有兩種授權方式-如果開發者要免費使用源碼,那開發出來的產品也要開放源碼;如果開發者要封閉開發出來產品的源碼,就要用錢要買一個封閉授權。文章有趣的地方就是提及創業投資公司對雙授權策略的看法,不過其他的題目沒有深入討論,如雙授權策略怎樣影響志工對參與開發的意欲等。

第六章描述軟體市場商品化 (Commoditization) 的簡史和討論紅帽RedHat Linux 企業版授權問題。市場商品化的特色是沒有一間公司可以壟斷市場,而這些產品也有開放性,不同公司的產品可以兼容互換。硬體的 PC 市場已經商品化了,軟體市場亦快要進入商品化的階段。軟體市場商品化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層面就是操作系統。正如 PC 硬體結果成為市場的主流,商品化的力量是無可抵抗的,而 Linux 將要取代 Microsoft Windows。文章最後討論紅帽 Linux 企業版的授權。這個授權有個特別之處,就是如果用戶把紅帽 Linux 企業版編譯之後的二元碼分發給他人,紅帽就會取消對軟體的支援服務。開碼授權多不會對二元碼的分發有所限制,所以紅帽的做法不會抵觸授權條文。如果用戶拿紅帽公開的源碼來編譯,又會花上很多的時間,而且也未必知道優化系統的竅門,所以多會付款給紅帽。作者指這個做法對抗商品化的力量,並不明智。

第七章介紹軟體市場商品化和開放源碼的商業營運模式。這章的開始跟上一章頗為相同,也是介紹軟體工業的歷史和商品化的必然性。在已商品化的軟體市場,保障知識產權的方法是透過公開源碼來建立商譽和品牌。開放源碼也是一個低成本的宣傳方法,可以增加產品在市場的佔有率。文章跟著介紹各種開放源碼的商業營運模式。第一種模式是將專業的封閉軟體跟基本的開碼軟體混合,成為一個完整的服務出售。第二種是出售開碼軟體支援服務。第三種是第五章談及的雙授權策略。第四種執行一些常用開碼軟體,讓客戶透過網路使用,並且可以接受客戶對源碼的修改。第五種是在修改開碼軟體的源碼上收費。

第八章介紹開放標準和市場商品化的關係。文章指出訂立開放標準就會鼓勵生產兼容互換的產品,令市場商品化。作者跟著把這原則應用在軟體市場:要整全地照顧客戶的需要,很多時需要多套的軟體和不同的服務互相配合。在這個情況下,最對公司最有利的策略就是減少本身業務的商品化,但卻讓公司外相關的周邊軟體和服務盡量商品化,讓客戶用很廉宜的價錢就可以找到很多不同的產品和服務。本身的業務沒有商品化,就變成最專門的,最賺錢的。當然商品化力量是很難抵擋的,於是公司要不斷尋找下一個未被商品化的新產品。開碼軟體其實也是一種開放標準,會推動市場商品化。

第六至第八章的內容有重複的地方,有時理論偏多。因為本書每章的內容並沒有互相依賴參考,這幾章不要順序閱讀為佳。

第九章 Russ Nelson 是以開碼軟體作為商業營運模式的小商戶,現身說法地介紹如何可以開放源碼而又賺錢。作者的產品包括 Freemacs、PC 網路介面的 packet drivers 和 Qmail,每種產品也有其特別之處,也略有不同的賺錢方法。

第十章介紹美國的智慧財產權的法規。作者先以美國憲法開始,指出智權法規的基礎為「推廣科學美藝的發展」"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useful arts"。作者跟著以淺白的文筆介紹電腦源碼的智權保護、間接責任 (secondary liability) 和反破解 (anti-circumvention) 等課題。作者跟著舉出數個例子,指出過份的智權保護如何會阻礙科技發展,結果違反了憲法的原意。

本文用創用 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非商業性」授權條款3.0版授權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