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投名狀:仁義忠的結合,單向思維的桎梏

「亂我兄弟者,必殺之;殺我兄弟者,必殺之」姜午陽反覆唸著,把心一橫,先一刀解決夾在大哥龐青雲與二哥趙二虎之間「亂我兄弟」的女人,後再呆滯而盲目地死纏在「殺我兄弟」的大哥龐青雲身上,結果湊巧地拜片中一直未曾露面的隱藏角色清廷太后所賜,實踐了結義金蘭時義憤填膺的一句誓言。一個是二嫂,兩個是手足,全歿了。三兄弟彼此之間,曾經同斬一人,結義金蘭,結果命都拼上了,汗血都灑了,江山都闖了半個,沒料地來到最後卻一切都灰飛煙滅。陳可辛的《投名狀》,好看!講的是兄弟情義!講的是太平天國的興衰故事!講的是《三國演義》劉關張式的轟轟烈烈,講的是《水滸傳》「投名狀」的可歌可泣… …

 

「仁」、「義」、「忠」的一次結合

與李、劉、金的「酷」「型」「帥」

           作為土匪首領,趙二虎最講兄弟情義,縱使打家劫舍,仍是「義」字當頭,然而此「義」只能落在兄弟手足之間,而有限於整個山字營的兄弟之內。片中,趙二虎一甫出場,已為土匪之首,正帶領著姜午陽以及眾兄弟到處劫掠。儒家講「義」,是一普天下之大義,是公義,而趙二虎的「義」只能及於兄弟,此誠然乃一狹義中的「義」。姜午陽與趙二虎不同,他從少便認識趙二虎,並跟隨著他。姜午陽一直默默地跟隨著他的哥哥,並一切以哥哥的意思為主意。從姜午陽身上,看得更多的是他對長上的「忠」。只是這種「忠」,有點近於愚笨,尤其於處理兄弟不和的事情上。他執意於一句誓言,顯得有點相當的不智。當趙二虎與姜午陽碰上從橫屍遍野之中以「裝死」活下來的龐青雲,一切都出現了改變。龐青雲有著「仁」者之心,對蒼生天下有一種憐憫之情。於堅持攻打南京之事上,他看準的是天下蒼生,因此他寧乞於魁子營,也不願百姓受苦。雖然他忍痛「殺降四千」蘇州降兵,上演一場《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箭淋雨打翻版,又忍痛嚴執軍紀而殺害兄弟,但是這多多少少都可以說是出於因外力形勢所致,實屬情非得已。起初,趙二虎甚為欣賞龐青雲的才幹,要龐青雲跟他,後來龐青雲卻一再救了趙二虎,又救了姜午陽,三人結義金蘭之情,就更為篤厚。

 

李連杰演戲,甚少會有許多對白,往往一出場就是寡言沉實,彷如一代宗師,可謂十分的「酷」。這次他的「酷」,筆者以為演活了龐青雲。雖然龐青雲不如霍元甲的義薄雲天、背負民族國家靈魂,但是說到忠肝義膽,先國家而後私情,先民族而後個人榮辱,龐青雲同樣做到,亦給予觀眾一種相當「酷」的感覺。至於劉德華無論是多年以前的阿虎,還是這次的趙二虎都是衝動個性、個人意氣用事的人物,這與《墨攻》中沉默冷靜的他並不一樣,但這樣的「義氣仔女」,這樣的「型」男,同樣把趙二虎發揮得淋漓盡致。說到金城武,筆者以為他和李連杰與劉德華最不同的是他的「帥」氣。想起《傷城》中沉實睿智的金城武,還是《墬落天使》中爛醉的金城武,他都保持著個人的俊氣和魅力。片中的姜午陽,雖然在陳可辛的安排下,只有在戲中的後半段才發揮作用,但是憑著金城武的「帥」卻能巧妙地,把這個角色一直為觀眾注意而不致於忽略,並於戲末帶起了「打圓場」的作用。

 

單向思維的桎梏

           不論是李連杰飾演的龐青雲,還是劉德華飾演的趙二虎,抑或是金城武飾演的姜午陽,都是思想單純,並且過於執著的人物。龐青雲身為將軍,作戰用計,可見深有遠慮,而其為人亦能審時度勢,知輕識重,故從他身上,頗有大將之風。可是,他雖能在蘇州城忍辱求助於魁子營,亦能在政治大局上著眼而嚴守軍紀,甚至因此而犧牲兄弟,但是他卻在戲初因不懂政治手腕而遭出賣,結果把千軍萬馬的性命斷送,戲末又因同樣的原因,把整個山字營的希望斷送,賠上了性命。筆者以為他的失敗是註定的,因為於龐青雲的骨子裡,他根本無法向兄弟作出妥協或讓步,故先有因壞軍紀而誓殺兄弟,後又有因糧草問題而罔顧二弟的感受,做出「殺降四千」。戰場上,他無疑是所向披靡,然而,說到在人脈關係上,他根本無法理解拉攏人心與及向權力核心靠攏的重要。其做事處理手法更是全沒彈性。兄弟之間產生磨擦多多少少可以歸咎於龐青雲缺乏處理人際關係的手腕。他未曾想到可以跟趙二虎好好解決問題。「殺降四千」事件是一事,「與二虎妻有染」又是一事,龐青雲從沒嘗試,也沒想過可以開腔跟二虎陳說一切,更沒嘗試向午陽坦白,結果不但讓兄弟之間的怨恨與誤會不斷加深,而且無意間犧牲了嫂子的性命,幾個人之間,終成死局。

 

           趙二虎思想亦存在桎梏情況。趙一方面沒有嘗試了解龐青雲的想法,另一方面亦未明白到義理權衝或有所取捨的現象。雖然「殺降四千」龐青雲幹得有點過份,但是於大局上著眼,似乎有其道理。趙二虎何嘗是個白痴,他怎會不能理解,兩兄弟關係交惡,欠的只是他與龐大哥各自向對方踏出一步的願意。死性子的一股腦兒衝動,「義」字當頭,忽略一切,亦定了失敗!

 

           相比龐青雲、趙二虎,姜午陽顯得更笨。他本來是有機會可以在兩兄弟之間,作為一個有實力的中間調停者。然而,龐趙二人不斷交惡,姜午陽看在眼裡,並沒有作出很大的努力,試圖挽回三兄弟之間的感情。再說得真確一點,姜午陽不但沒有做好調停者的角色,而且反被兩位哥哥牽著走。「大哥是對的!」這句話真的對嗎?難道二虎為保誠信,就不對了嗎?這中間可以存在著各樣的理解。或者可以說,兩者都有對的地方,也都有錯的地方。筆者以為午陽若能指出,細加分析,二虎定能接受,用不著要動粗來對付二虎,這徒然只會使二虎,更怨恨龐青雲。當龐大哥或因私戀兩廣總督之位,或因計遠而要殺趙二虎時,姜午陽又未能先了解事情,便把他認為「亂我兄弟」的嫂子殺掉,這亦顯得十分衝動和不了解龐大哥的個性,後來,他更把矛頭指向「殺我兄弟」的龐青雲,而不是朝廷太后,這也是笨的表現。

          

 

只有仁、義、忠,沒有良好的人際溝通,多角度思考,結果只會失敗。龐青雲、趙二虎、姜午竹成功推翻太平天國,是仁、義、忠結合促成的果實,但步了太平天國的後塵,卻是久缺良好人際溝通,多角度思考能力的結果。陳可辛把電影的層次提高到政治層面,並借這隱形的手太后把整個故事劃上了句號。三個人的兄弟故事,曾經轟轟烈烈,當中的一切一切… …如今都化為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