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寫<蘋論>前,請先讀報紙!!

《蘋果日報》以批評政府見稱,至於水平,實在不敢恭維,即使罕地支持政府,則更難看。

十一月十五日盧峰在<蘋論>中討論西九龍文娛藝術區,他說,政府以土地換取文化區,沒有不妥,且看他怎樣論證。

"它(政府)的願望及誠意卻是不用懷疑的。"

盧峰突然很為政府說話,他說,因為政府大可以把土地拍賣,為庫房賺取大筆金錢,但它沒有這樣做,顯見它有願望與誠意。政府的利益計算中,賺錢只是其中一項,你總不能說,它不賺錢,所以便有理想。

盧峰先生應該多了解公共文化(public culture)的發展,事實上,公共空間的建造,藝文區域的營辦,是不少政府為了自己的政治及文化大計,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作用;用一個簡單例子便知曉,難道北京天安門廣場就真的只是一個廣場?現在興建的國家大劇院便只是劇院一個?(到底西九龍又蘊含甚麼官方文化政治大計,且留待大家討論)

"至於要求政府先有長遠的文化政策其實跟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計劃關係不大。"

這一點更是荒謬,請盧峰先生讀一下龍應台的批評,即使你不同意,你也要回應一下她,沒有長遠文化政策,怎知道要興建甚麼?正如龍應台說,香港連文化藝術的需求研究與調查都沒有呀!

"而且,政府在文化藝術發展方面的作用相當有限,它該做的主要是不扼殺、不妨礙文化藝術的創作、討論空間,其餘的主要依靠整體社會的長期耕耘、長期積累。"

想不到<蘋論>對文化藝術的理解,可以膚淺到這個地步,他以為文化就是藝術家自己關起門來搞創作;文化政策及文化建制(cultural institution)的發展與管理,是外國新興學問,因為即使是藝術創作,都離不開制度、環境與政策,這方面的中英文書一大堆,恐怕寫社論的太忙,沒時間讀書,也抽不到時間上外國網站。

正如「西九龍民間評審聯席委員會」說,香港現在九成文化設施是政府管理,你能說香港政府在這方面的角色有限嗎?其實,西九龍這次做法,完全與以前不一樣,把管理權交由私人發展商手上。

"政府及社會各界該做的是盡可能商議出一系列條件及準則,要求發展商接受及遵守,並全力監察發展商以防止她違規。"

我懷疑盧峰先生有沒有讀報紙,不少民間人士早已質疑單一發展及營運機構的制度,而且有人提出要分區分段發展及管理,而<蘋論>的作者好像從來沒有聽過,沒有半點回應。

香港的諮詢政治作為假民主,幾乎已成社會共識,我們如何運用現有機制去"監察"?連大公司如太古,它的建議因為不合政府的大蓬蓋,所以便被逐出局;更根本的是,民間的文化藝術人士及團體,與政府想法及利益根本不一致,如何一起去監察?

這方面的文章,可看信報的唐浩銓<資產階級在西九龍獻世>

<蘋論>一反常態,力挺政府,究竟是<蘋論>的知識水平太低,還是另有隱衷?這應該很值得深入調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