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奧運精神那裡尋?

都說不要把奧林匹克運動會跟政治扯上關係。奧運精神的崇高在於和平、自由和體育競技,而這與髒兮兮之政事亳不相關。但很多論者業已指出奧運怎樣從來都是政治的,而筆者的目光將會放在這類說法的另一方面,那就是關於奧運精神,我的問題很簡單:人們到底有多重視體育運動呢?

在金錢掛帥的香港,運動員在社會上地位原本就不會受到多少尊重;很多人甚至連運動都少做,當然俊男美女付鈔的纖體健身活動除外。在一個原本不太重視體育活動的地方,今日各個角落竟被動員起來「全城迎奧運」,這本身就是個奇怪現象 。也許,真實的奧運已經跟體育無關。

例如,剛公佈的120個火炬手名單,裡頭的名字很多是跟體育無關的,而是跟政治經濟地位身份密切相關。火炬分派在那些富豪巨賈、中央官員和親中政治人物手上已變了質,儼然通過奧運頒發另類紫荊勳章。120個火炬手為什麽不能全由素來寂寂無聞的運動員,和對不同範圍的體育活動有所貢獻的人仕(例如,豐富我們有關體育的修辭和語言的球評員)共同組成?除了認識這些體育人物之外,人們更應認識本土不同的體育項目運動員,邀請更多類型的運動員,名單可以包括手球棒球足球欖球籃球排球跆拳道舞蹈等等等等。

又或是看看,人們怎樣批評在奧運其間的示威人仕。有趣的是,後者若是中國人,就會被批評為「漢杆」、「賣國賊」,而非「運動奸」或「賣體育賊」。說穿了,奧運的價值與其說在於體育,不如說在民族。在支持北京奧運這六個字中間,北京才是關鍵的,而非奧運。這就解釋了為什麽奧運支持者的口號是「中國加油」、手上執著的是五星旗、口唱的是國歌,而非任何關於象徵體育活動的符號或標誌,體育因而從來都是次選的。

再看看另一宗新聞。在贊助商的限制下,有關香港火距傳送的直播都不能有其他商標入鏡,而彌敦道又是招牌林立的。於是招牌下的火炬傳送過程就不能播出了。又一次,體育成了配角,奧連只是大公司品牌難得的宣傳時機。

我想起大陸一位練太極、身在佛山的先生肖兵,他打算在奧運期間走到北京,在公園及大街小巷教授太極拳。他希望把運動真正的帶進民間,使體育活動不會在奧運之後,在普羅大眾的生活範圍溜走。

體育面目已漸見模糊的奧運叫人如何坦然迎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