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動盪泰南的因果

此刻,在泰國東北部接壤寮國邊境的城鎮NONG KHAI,隻身在舒適又便宜的河伴小旅館(單人房每晚港幣二十六元),面向湄公河對岸的寮國,一邊避開過份熱情的白皮膚背包客,一邊讀著《曼谷郵報》。

動盪泰南
上周 . . .此刻,在泰國東北部接壤寮國邊境的城鎮NONG KHAI,隻身在舒適又便宜的河伴小旅館(單人房每晚港幣二十六元),面向湄公河對岸的寮國,一邊避開過份熱情的白皮膚背包客,一邊讀著《曼谷郵報》。

動盪泰南
上周六的《曼谷郵報》:在泰國南部,兩人被槍擊至重傷,另一人被射殺,並發現汽車下有炸彈。

往前推一個星期,泰南發生首次針對佛教徒的攻擊,一個僧侶和兩個少年廟祝被殺,佛寺的佛像被斬首。再回前堆,自從現任泰國首相上台後,泰南狀況日益惡化。

泰國首相表示,會加強泰南的軍事力量,控制暴亂。學者們飛身湧出,說以暴易暴不是辦法,首要任務應該是重建泰南人民對政府的信任,以及認真面對泰南的特殊歷史。

首次讀到有關泰南的報道時,我人在曼谷,讀後納悶,是什麼一回事,產生如此巨大的仇恨?隨後在報章看到一篇書評,介紹《VIOLENCE IN THE MIST: REPORTING ON THE PRESENCE OF PAIN IN SOUOUTHERN THAILAND》一書。

試想,每日活在如此的恐懼之下:政府實施戒嚴令,無需搜令,軍人隨時入屋搜查,把你的家人帶走,然後,嚴刑迫供;甚之,就此人間蒸發。又或者,在街上行走時,目睹家人被帶上沒有車牌號碼的車輛,從此失蹤。

很可怕。根據作者SUPARA JANCHITFAH的描述,泰國南部的居民,每天就是活在這樣的白色恐佈中。經過近日接連發生的暴力事件,恐怕,更慘白。

為什麼會這樣呢?單是在二00四年的首十一個月內,發生了一千二百五十三宗暴力事件,五百七十三人被殺。平均,每日死多於一人。

暴力成為常態,人命變成數字,那是怎樣的一個世界?

在報章和政府口中,泰南動亂是一堆分離份子、原教旨主義者、恐佈份子所造成,他她們殺軍人、搶武器、上星期進而首次對佛教徒宣戰,在廟內殺了三個人,劈去佛像的頭。

還有,有一種分析,說發動襲擊的人跟印尼的恐佈主義組織有聯繫,他們利用回教學校(PONDOK)作為訓練殺手和儲藏武器的基地。

因果
在這年頭,一被扣上恐佈主義者的帽子,人神共憤,誅之而後快。問題是,會不會這樣簡單?

巴勒斯坦人長期向以色列發動恐佈襲擊,但如果我們認真地去了解當地的歷史,就不難明白,巴勒斯坦人幾十年來所受到的傷害,絕不以色列人淺。事情的複雜程度,也非一句「恐佈主義者是狂熱失常的教徒」可以理得清。

我在泰國經常碰見劉德華,每個大商場都有。見到華仔,我想起《大隻佬》的佛偈。

都是因果。要了解泰南的亂況,要把歷史軌跡拉長,看看今日的果,是誰種的因。

遠在一千多年前,回教徒已經住在現在的泰南。泰國統治後,由於是佛教國家,往往在政策上沒有照顧到泰南回教徒的異質性:例如禁止女性帶面紗上街,嚴重干預回教學校的教育制度等等。於是,引起回教徒不滿,不信任泰國政府。

另一方面,泰南人的生活貧困,一九九九年的統計顯示,三個泰南地區中,收入低於貧窮線的家庭佔了大概四成。

泰南有很多漁民,本來捕魚為生可以換取不錯的生活。一九六一年,每小時的捕魚量近三百公斤;到一九九九年,下跌至三公斤。因為大財團的船隊,使用拖網方式捕魚,不論大魚或「魚毛」,一網打進。

回教徒漁民對此很反感。除了嚴重影響他她們的生計外,也違反了他她們的信仰。書中引述漁民說:「每個人都有同等權利使用天然資源,所以我們應該以可持續的方式去用,而非貪婪地用。」

「拖網魚船連幼魚也不放過,他們寧可一公斤兩三銖的價錢賤賣出去。幼魚應該被容許長大,現在我們擔心的是,沒有任何東西會留給我們這些小型漁民和我們的孩子。」

相對於拖網漁船,小型漁民的捕魚方式對環境友善得多。他她們選擇不同的漁具,來配合不同的情況。舉例,在十一和十二月捕蝦的季節,他們們漁網靜止地放在水中,或是隨浪而流,好讓小蝦能通過漁網,有機會繼續成長。

回教徒相信,阿拉創造萬物,人類不應濫用天然資源,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利去享用。

小型漁民多次向政府求助,要求禁止拖網方式捕魚,政府一直沒有行動。加上有官員貪污、懷疑沾手毒品買賣、政府強收土地令市民賴以為生的農地不保、前述的宗教問題又一直沒有好好解決,衝突越來越激烈,一發不可收拾。

在泰南的狀況是,一般百姓擔心,某一天被誤認為是分離主義者,被抓去虐待、迫供、神秘失跡。其他人也擔心,不知藏身何處的恐佈主義者,從某角落忽然現身,開槍射擊。

人人自危。

有沒有看過《阿爾及爾之戰》?活在那種心理狀態下,加上貧窮,怎會不亂?

我在書中讀到,一百七十萬的泰南市民中,有一百三十萬是回教徒。有受訪者說,希望外界分清楚,回教徒中的恐佈主義者、原教旨主義者和其他的回教徒,不要將之混為一談。他她這些回教徒愛好和平,只想好好地生活。

由於沒有組織承認責任,究竟是什麼人發動襲擊,仍沒有確實答案。但正如一位泰南市民說:「無論是誰發動暴力,最終的受害者仍是我們這些平民百姓。」

我仍然搞不懂,我這樣的一個香港人,在NONG KHAI的小旅館,跟泰南一北一南,這樣去寫泰南有什麼意義?有什麼位置?

我不知道,我對著湄公河和無雲藍天,問:知識,可否幫助化解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