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FOE: 即棄物品汜濫 香港頓成「即棄之都」!

(2006/1/15) 一項調查發現,超過八成受訪市民認為香港人使用「即用即棄」產品,已到了「汜濫」的程度。假如為了環保而要全港市民選擇放棄一樣的即棄用品,最多受訪者選擇「發泡膠」(36.7%)、「膠袋」(31.9%)和「即棄餐具」(11.5%)。香港地球之友總幹事吳方笑薇慨嘆,「香港每日丟棄的發泡膠數量驚人,容量相當於100部雙層巴士的體積;而每天扔掉的膠袋更多達3,300萬個,即等於每名市民每年一人就棄掉了1,700個,相信已是世界之最,也讓香港成為『即棄之都』。」

香港地球之友及Ricoh理光(香港)以電話隨機抽樣,成功訪問了548名市民,了解其對即用即棄用品的意見。對於造成即棄物品成災的「元兇」,受訪者給「生產商」(29.7%) 和「消費者」(35.3%)各打五十大板。接近九成 (87.4%)的受訪者就同意,生產商有責任回收用完的即棄用品。

受訪者使用即棄用品的原因,以「方便」(66.6%)為主,但接近兩成人 (18.6%) 則指出市場「無選擇」(18.6%),才「被迫」使用。

吳方笑薇指出,調查結果反映消費者和生產商在即棄物品所產生的環保問題上,要負上頗大責任。「消費者為求『方便』而選用即棄產品,容易『買起地球先生』,故呼籲大家做個良心的消費者,要懂得珍惜資源、減少浪費,做到『惜用適棄』。

然而,她認為政府長年忽視提倡生產者責任的「污者自付」觀念,讓業界可以無需承擔處理廢物費,製造大量即棄商品;而市民在缺乏選擇下,還要納稅人代生產商分攤廢物處理費,並不公道。

她促請政府今年內盡早完成生產者責任的立法工作,從業界的層面規管膠袋、飲品容器等即棄物品的問題。政府同時應鼓勵生產商採用非即棄的物料,或推出簡約包裝,從源頭減少製造不必要的即棄廢物。

香港地球之友指出,即用即棄用品是「文明」生活的副產品,除「傳統」的發泡膠飯盒、即棄電池、膠袋外,近年更有手機、電影光碟、攝錄機、廁所刷,甚至信用卡等「新穎」的即棄產品。這些用完即棄的用品不但耗用大量自然資源,也對堆填區構成極大的壓力。

Ricoh理光(香港)有限公司常務董事嚴創基先生表示,「對於造成即棄物品成災,Ricoh亦同意生產商應負相當的責任。作為一間負責任的生產商,Ricoh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減少使用化學物料外,在貨品包裝上,我們亦會使用環保包裝物料,並且在運送過程後拿走所有包裝物品以作回收;此外亦推出碳粉匣循環再造計劃,主動向客戶回收舊的碳粉匣,協助我們的客戶減少製造即棄廢物。」
 
詳情見: www.foe.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