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喇叭書院》與弱男

我一直有一個印象,日本的大男人越來越少,自卑自怨自艾的小男人更多,認識的日本年輕男子皆屬此類,當然,這可能是我的偏見,然而,電影中的「弱男」卻屢見不鮮,而年輕女子卻日見強悍自信,前陣子的《下妻物語》如是,還在上畫的《喇叭書院》亦如是。

一群懶到出汁的學生妹,被老師及「傑出」學生視為垃圾,無腦,無出息;弱男拓雄(平岡祐太飾)奉命重組管弦樂團不成,卻搞出個爵士樂團,眾懶蟲突然雄心壯志,要搞得有聲有色,到處賺錢買樂器,苦練爵士搖擺,成為Swing Girls,參加學生音樂祭。

故事簡單,簡單一句,就是少女當自強,此片本屬商業搞笑,勵志之中欠缺《下妻物語》對性別角色的反思:飾演Momoko的深田恭子一身Lolita,卻隨時變成鬥士,打遍天下無敵手,接著又可以穿著花邊裙,撐著太陽傘,行街街,而《喇叭書院》則一貫的少女青春無敵。

倒是片中的弱男角色令我印象深刻,拓雄雖然打出名堂,但娘娘腔的他,全靠友子(上野樹里飾)等揚眉女子才能出人頭地,重拾信心,成為Swing girls中的"a boy"。

至於麻甩兼頹廢的小澤老師,由竹中直人飾演合適不過,霉過梅菜,大熱天暑假幫一班無心向學的女學生補習數學,他愛好爵士樂,卻總是學不懂吹色士風,在學生面前要裝得像個專家大師;至於兩位出場不多的男band友,也沒有甚麼男子氣,不停向兩名前樂團女拍檔示愛,倒有點像香港流行曲近年的男人自貶風格,自認爛泥、白痴、無 賴兼廢柴,由搖滾樂band友變成憂鬱民歌組合。

日本電影是否不再流行型男?我不敢肯定,一眾弱男襯起十三點少女的吐氣揚眉故事,這有多少反映了日本社會?有多少是少女力量的抬頭所致?當中又有多少是日本文化工業的生產需要?希望有人可以告訴我。

PS 上野樹里很像早前認識的一位朋友Kelly,哈哈,不過,Kelly是又乖又勤力的中學生,友子卻比較「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