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下一站,關塔那摩

九月九日星期六當天,百老匯電影中心的第三院正在上演英國導演Peter Greengrass的《聯合93》,而那邊廂第四院,則上演也是跟九一一有關的電影,也同是由來自英國的導演Michael Winterbottom執導的半紀錄片《往關塔那摩之路》(The Road to Guantanamo),不無諷刺。

正當《聯合93》於九一一事件五周年前夕,試圖把時間凝住,重現五年前劫機撞向世貿大樓的場面,以及乘客及劫機者的心路歷程,《往關塔那摩之路》的導演則試圖提出,五年來因九一一而起的「反恐戰爭」,它的殺傷力比九一一本身更大。

《往關塔那摩之路》的焦點集中在四個巴基斯坦及孟加拉裔的英國穆斯林青年身上,敘述他們在2001年9月前往巴基斯坦參與婚禮,又因身懷一股熱血(還有好奇)而前往阿富汗希望幫助戰火中的難民,最後卻誤被美軍拘押,並關進了位於古巴關塔那摩監獄的故事。

關塔那摩監獄就和伊拉克的阿布格來監獄一樣,是惡名昭彰的黑獄,美軍虐囚事件暴光後,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而影片請來其中三名穆斯林親述他們被關在關塔那摩整整三年的不人道對待,並重現他們的獄中生涯。

布殊聲稱,被關進關塔那摩的都是極端恐怖份子,影片中剪輯了他的一段講話:「These are bad guys. And they don’t share the values we share.」

就是一句Bad Guys,就是因為價值觀的不同,就有無數無辜的人蒙上不白之冤,在黑獄中誠惶誠恐的度過三年,甚至是更長。紀錄片的三名主角,至被釋放前的三年一直沒有被落案起訴,但每天都受虐打、整天被鎖在噪音房內,被剝削睡眠的權利。他們不獲准見由自己選擇的律師,要在烈日下暴曬,被狗追,等等等等,Michael Winterbottom把一幕一幕震撼的虐囚場片重演在觀眾眼前,這不是要嚇大家,而是要讓大家知道,這種事每天都在發生,而讓這種慘事發生的,是口口聲聲將不義之戰美化為「反恐」和「文明之爭」的美國。Winterbottom說:「在關塔那摩監獄存在之前,沒有人會相信美國會在古巴興建監獄,並且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把人無了期監禁。」

據電影所說,關塔那摩監獄曾關押七百多名所謂的「恐怖份子」,現有五百人仍被囚在那裡,最後只有十人被起訴,但卻沒有一個有足夠證據被定罪

而事實上,在美國境外被拘留的人士,自九一一事件後,高達七萬人之多,還有一萬人左右被囚於美國境內、古巴、伊拉克和阿富汗。直至最近,美國才承認中情局在世界各地曾設有秘密監獄,在未經審訊的情況下關押他們認為的「恐怖份子」。美國認為所有囚犯都是恐怖份子,因此他們不是《日內瓦公約》所保護的戰俘,沒有戰俘應有的人權。

放映後的座談會上,經濟日報副總監曾廣標說:「布殊的反恐戰名義上是推銷民主,消滅極端主義,但實際上是以暴易暴,及欲趁機擴張美國的勢力,霸佔油源。」

只是,這種蔑視人權、踐踏國際法的做法,美國一般民眾卻沒有大異議,他們認為為了反恐,為了本土安全,少點人權完全可以接受。但是,那是誰的人權?九一一事件中的死難者數目,遠遠不及伊拉克阿富汗每天慘死的人的數目。而被抓入關塔那摩的,更多是在巴基斯坦、阿富汗以每人五千美元獎金,不分青紅皂白換來的無辜平民。

曾廣標表示對前景絕對悲觀,未來將有更多的殺戮,更多戰爭。而在香港大學放影的座談會上,來自法國的學生也表示,為何聯合國那樣無能?為何國際法如此不濟,無法阻止美國打正旗號的專橫跋扈,我們除了寫請願信和上街抗議,還能夠做什麼?

恐怖主義源於仇恨,而仇恨源於無知和貪婪。美國對油田虎視眈眈,美國人對境外時勢的無知,帶來更多殺戮,更多戰場,而布殊竟然說這是「捍衛文明之戰....美國沒有要求戰爭,但戰爭還未完結,它在我們或極端份子取勝之前不會結束。」在反恐的世界中我們就沒有恐怖了嗎?誰是「極端份子」或「恐怖份子」?膚色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還有價值觀(和美國)不同,每個人的下一站都可以是關塔那摩,because you don’t share the values they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