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中國高等教育透視I:高考的不平等

[作者/大頭仔] 今年的6月7、8、9三日是中國大陸全國高考的日子,將决定800多萬參考的大陸青年幾乎一生的命運。香港兩間大學,中文大學與城市大學也加入了招生的行列,打著要招來刻苦儉樸的大陸尖子生的旗號做兜售學位的生意。

來香港讀大學,學費加生活費一年起碼要十萬港幣,能交得起學費的學生有幾個會是家裏窮得買不起火水,要在路燈下夜讀的天才童第周?尤其是大陸大學每年學費只是6000元左右,加上住宿費和生活費,萬二、三一年已經足够,雖然對大陸學生而言這已是天價,但總成本也僅爲香港學費的三分一不到。不過,交不起昂貴學費讀大學造成的教育機會不平等還只是後話(筆者將在下一篇評論中分析),八百萬考生首先要面對的是錄取機會的不平等。

今年全國投考普通高校的考生共約800萬,招生總數爲475萬,錄取率約爲六成。但是不同省市之間的錄取率却可以相差很遠,如當安徽爲56%,河南爲58%時,北京和上海的錄取率却分別是71.4%和76.1%。加上在中國高校分布不平均,名校多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如北大、清華、復旦、交大等),北京上海考生不但很容易考上大學,上的還都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名校。反觀安徽和河南等省的考生,就算考得上大學,也是些名不見經傳國家幷不重視的省內大學(你能說出這兩個省有什麽名校嗎?)。

不合理的制度於是逼出避規者,例如中國常見的的移民生。移民生是指在高考前通過各種關係把戶口從錄取率低的地區遷到錄取率高的地區,以希望入讀理想學校的考生。很明顯這些移民生損害當地學生的利益,因而産生不少社會問題。今年高考前夕,湧來最多移民生的海南省宣布取消340個來自河南、安徽與湖北的移民生的高考資格,勸喻他們回到原籍高考。但有能力替兒女轉戶籍的父母大多數是科級以上的幹部,絕不是省油的燈。他們馬上吵上北京的信訪辦,最後居然成功逼令海南省教育廳撤回原决定,在數萬海南考生面前恢復這些移民生的考試資格,全國爲之嘩然。

這些家長在衆目睽睽之下玩“特權”,憑的就是制度本身的不公:憑什麽僅僅因爲他們的安徽或河南戶籍,就要承受考同樣分數却上不同大學的不公呢?對于兒女們在享受著七成錄取率的北京官員們來講,犧牲海南省總比讓這些家長把全國的怒火燒來京城好得多。

除此之外,北京上海等地的高考平均分一直是低于錄取率偏低的省份如河南與湖北,筆者還記得,九七年我參加高考時,高考400分的河南和湖北考生只能上大專,北京考生却有機會讀北大。因爲北大當年在北京招四百餘人,而河南全省僅招四十人。北京人口僅有1350萬,河南省人口却是9243萬。

重貼回應
請教

那麼那些外省學生除了靠走後門外,還有什麼方法上北大等重點大學?報大學時難道沒有跨省的選擇權嗎?那些重點大學常常標榜是匯集全國精英,是真的嗎?謝謝

-- 朱凱迪 於 June 08, 2005 11:31 AM

(按此看回應全文)
唔係以高考分定高低咩?

會唔會係因為, 地方高校用地方資源運作, 因此有地方保護主義, 而中央院校則視乎各省市上繳的稅額而定quota? 好難明, 我知道少數民族又有優待, 有冇知情人可以講多.

-- 錢恨少 於 June 08, 2005 02:45 PM

(按此看回應全文)
Different exam papers

They even have different exam papers,
so universities in other provinces DO have reasons or excuses not to
accept students with same 'mark' from other places, as they can't
conpare the students by only looking at their exam marks.

The whole system is ridiculous, anyway.

-- Frostig 於 June 08, 2005 04:14 PM

(按此看回應全文)
跨省招生是有的,只是數量較少

跨省招生是有的,只是數量較少

我其實在最後一段已經交待了,跨省招生是有的,只是數量較少。只是像北大這類大學總是會照顧本地考生,通常本地招生數相當于它在其它十個省招生數的總和而己。問題是這些教育部直屬的大學是全國人民交稅養的,憑什麽要特別優待北京考生呢?

-- 大頭仔 於 June 08, 2005 06:59 PM

(按此看回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