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海嘯之後(三) - G20: 世界經濟新秩序

G20經濟峰會舉行在即, 高潮未到, 會前漏出的風聲已掀起世界經濟新秩序的序幕.

首先是歐洲與美國間之對決. 英揆白高敦率先與德總理麥克爾達成共識, 要求結束全球經濟中的"逃稅天堂"及"秘密銀行". 此一建議尤其針對瑞士, 列支敦士登及盧森堡等金融銀行中心, 將這些經濟納入現存監管制度下. 其次, 歐洲各國元首都贊成要加強監管金融機構及市場的措施. 監管些什麼? 當然是增加金融機構資本儲備率, 限制對沖基金的運作及衍生工具的業務了. 這確能抑壓投機, 令市場減低波動及風險.

可是新自由主義經濟龍頭大哥美國, 當然不會輕易就範. 自由主義傳統根深柢固, 美國政商界對任何形式的監管政策都避之則吉, 擔心會影響美國經濟自主權. 尤其當美國政府急於令銀行借貸活動重新運作時, 他們都會問: 究竟又誰來監管銀行? 這一問題關乎到美國金融市場能否快速解決資金收縮的問題.

歐美間最大的分歧在於政府救市的金額. 美國政府既然已巨額財赤救市, 當然也希望歐洲各國依樣畫葫蘆. 這才能結合全球性的解決全球問題. 美國背後隱藏的不滿, 是歐洲能不付分毫便可享受美國債台高築的經濟復甦成果. 可麥克爾, 及中華兒女公敵, 賊多齊, 已表明不會加碼救市, 認為復甦關鍵在於制度, 不在於量. 歐美各有盤算, 可否讓步各取所需仍為未知之數. 但歐洲的開價, 都朝著Bretton woods模式走去, 與白高敦提出的New Bretton Woods及歐洲委員會日前報告互相呼應.

但歐美兩方仍有一致意見. 兩方都要求注資IMF高達七千五百億美元, 協助發展中國家渡過難關. 當面它們臨破產一刻, 還能有最後靠山. 美國政府危急當下, 用了七千八百多億元救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系, IMF果若能有此筆資金, 對發展中國家的幫助當然就更為有效.

在傳統經濟強國都面臨難關時, 誰還有閒錢來花? 指望新興經濟強國如中國印度巴西貢獻貢獻, 就是題中應有之義. 這卻觸發了第一世界及第三世界間, 國際政治權力的鬥爭. IMF及世界銀行自戰後成立以來, 一向由第一世界經濟主導, 誰有錢誰話事. 這兩大機構常被批評只為已發展國家服務, 延續其經濟霸權, 透過各種技倆如有條件借貸, 政策干預來抑制第三世界國家. 現今既然歐美有求於新興國家, 他們就藉此良機, 要求對國際經濟有更多參與權及話事權, 否則一毛不拔. 就連非洲國家也希望趁勢分一杯羹.

G20結果如何還看四月二日. 這很可能是歐洲, 美國及第三世界間經濟政治力量的重新整合的時刻. 這又不禁令人想起二戰後Bretton woods的宏大經濟藍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