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短篇小說:深圳河以北的人與事(一)這裡從未是我的家鄉

短篇小說:深圳河以北的人與事(一)這裡從未是我的家鄉短篇小說:深圳河以北的人與事(一)這裡從未是我的家鄉

當我搭完三小時的香港-廣州直通車後我勉強把我疲倦的身軀拖到江太路的酒店。要不是小丸子先前幫我拿了房間的話我真的不知道還要等多久。
跟小丸子一起的日子並不風平浪靜。我跟她開始拍拖的時候香港正正爆發了雨傘革命。那時身在外國的我每當聽到香港的消息我都對於自己年輕的一代感到憂心,但是我不敢把心情告訴她。我深知到這段時間有一個反佔中的女友會為自己帶來一點壓力,但小丸子最厲害的莫過於她把我從自己對未來的黑暗中拯救出來。開始時我們會有一些爭執,但很快大家都明白到怎樣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當然我會對於中國土生土長的年輕人不對於自己的社會抱有理想感到婉惜,但是我認為香港人應該尊重中國人民這種『只要國強,不要民醒』的決心。相信跟任何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談論公民社會和民主你就會明白『香港民主影響中國』是一個多麼荒謬的願望。
雨傘革命結束後眼見香港年輕人不再對於中國有什麼歸屬感的環境下我突然想回到自己在廣州的故鄉,希望藉此可以找回自己的根。
一下直通車我就看到廣州商業區建築得跟中環沒有分別,很多香港經常看到的商店與比如屈臣氏,無印比比皆是。據說廣州在商店的東西跟香港分別不大而價錢算比香港的還要低,但奇怪的是即使在繁忙時段這些商店的顧客卻不多。為何香港和廣州的商店賣同樣的貨物但中國旅客只對『港貨』情有獨鍾呢?也許他們對買國貨這種行為感到羞恥吧。
這座城市的外貌添上了幾分社會主義的顏色。每一個街頭都能看到三中全會的口號和愛過的標語。社會主義的口號和資本主義的廣告經常在同一個地方出現。小丸子說這個現像代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融合,而我看到的只是混亂。每一幅愛國廣告只有口號,沒有解釋,也沒有方向。三中全會所下達的十八個詞語大部分人都能背誦,但我卻不認為這些人能做到所謂的民主、自由、平等、和諧。最令我感到諷刺的莫過於『法治』這兩個字。過去中方不斷破壞香港法治同時也不忘在自己國家維護法治。看來愛上這個國家比愛上這個國家的女人要難的多。
雖然廣州的空氣算是比深圳的質量好,但汽車的汽油味卻常常能被嗅到。廣州添加了現代的一種新,但廣州傳統的髒還在。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密密麻麻的排列著的現代建築物讓陽光幾乎只能從一米的縫隙中穿過,照在地面上就只剩下了一個小小光點。離太陽越遠越難感受到溫暖,如果說中南海是中國的太陽,那麼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基層的百姓要“攀山越嶺”的去接近它了。有的人可能只是怕冷,而更多人確是害怕被凍死。一層層的灰塵和蜘蛛網佈滿欄杆,天橋和舊樓。清潔工人會按時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路面上的紙屑、垃圾似乎和落葉一樣永遠清理不完。在中國,公眾活動的地方似乎是可以肆無忌憚的糟蹋,“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傳統在這個“共產主義”的地方被發揮的淋漓盡致。其實也不難理解,廣州之於中國是一個印鈔機似的城市,在這裡的人大部分都是懷著淘金的夢想而來,他們對於這座城市不過是一個個匆匆的過客,也許幾年之後就移居別處,所以當然不會在意這座城市是否干淨或肮髒了。作為香港的年輕人我會對上一代這種將香港當作『彈丸之地』的思想當作『有毒思想』,想不到今天的廣州也中毒了。
廣州保留的現存歷史建築和香港大致相同。著名的民初英國樓房亦都『留到個殼』。花園修飾得非常漂亮,園裡也有不少居民在園裡做運動或賞花。看來西方的建築的美即使在千裡之外的中國依然得到了認可,但與其說是保留一種特殊的建築風格,不如說是保留一段歷史。廣州作為中國最早的通商口岸,租界的歷史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與之相同的還有上海的外灘,天津的老城區。這些地方的建築保存的都很完整,在欣賞這些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能喚起人們對20世紀那些屈辱歷史的回憶?
整潔的樓房和對岸的廣州特色樓房產生了很大對比。樓房的旁邊是一個海鮮市場。這個市場混亂不堪,整個地方都佈滿垃圾,海鮮殼和老鼠。這裡一陣陣的魚腥和垃圾味撲面而來,令我回想以前在越南交流的生活。所有的海鮮食肆都是在市場的中間,同時無疑所有到餐廳吃海鮮的顧客都要上一課『國情課』才能享用他們的美食。我也慨嘆我們在香港的海鮮街市實在缺乏了這種中國的文化氣息。
旅程最終帶我到孫中山紀念館。這個紀念館非常有趣,例如紀念館裏外都佈滿中共的口號,孫中山被紀念為愛國者,而不時也有中學老師帶領學生到紀念館學習怎樣愛國。我也很好奇老師是怎樣通過介紹國民黨主席來教育學生來愛共產黨政府。
作為一隻『海龜』我想不到我的家鄉的『硬件』改變了很多。家鄉的人,景仍在,但這些都並沒有為我帶來歸屬感。這個沒有理想而充滿荒誕的地方只是套了我家鄉的名字。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回不去的地方叫家鄉。也許我的家國從來沒有越過深圳河。廣州對我來說只是一種遙遠的記憶,這片土地也是只有祭祖的時候才會再次踏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