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南來的積鬱

中大新亞哲學系三年級 戴遠雄

昨晚中大學生會舉辦了一個交流會,圍繞當前中大國際化的政策展開討論。一位內地同學為難地訴說她的朋友來港的理由:「真的說不出口,真的不想說出口。」重覆了幾遍後終於道出:「她進不了當地的一流大學!出國又比較難,中文大學的學費低、要求低,畢業後又能找一份不錯的工作,雖然她十分不想來,卻終於來了。」

似乎,中大並不如校方所想像那麼具有吸引力,更遑論被視為國際一流大學而令人趨之若鶩,而且不惜以高於一般人所能承擔的學費(自費生學費接近六萬)來的,也不是擁有國際一流學術水平的學生。若要擠進所謂國際一流大學,誰不會企望美國的長春藤大學或德法的古典大學?如果不需要參與嚴格考核,又有相當保證的畢業前景,難道對內地窘於出國又罷於名校的學生沒有吸引力嗎?當然有,造成的後果卻肯定不是校方所憧憬的國際一流的學生。

這位學生來到中大,對中大的學習氣氛亦有意見:「坦白說,這裡的學生,在我那個學院的學生,嘻嘻哈哈,馬馬虎虎......」中大的學習氣氛怎樣,相信在坐的老師和同學都心知肚明。

照校方的思路,為營建一流大學,如果內地來港的學生二流,那麼寄望外國的一流學生罷。另一位內地學生講出她觀察到的情況:「外國來的交換生,很容易到香港來玩一年,沒甚麼學到,就輕輕鬆鬆的走了。來的是美國人多,美國人中又是ABC 多(美國出生的華人),他們本來就會說廣東話,來到這裡跟本地的學生又是說廣東話,哪裡豐富了我們的語言環境?」很難評論此言是否真確,而可以肯定的是在坐的老師和同學當然不期望學習氣氛惡劣,要鼓勵學生積極求學,又豈是校方致力建築日益豪華的宿舍和各項校園設施所能達到?

幾位往南方來的同學或多或少告訴我們,中大逐步走上國際化的實況,當中種種積鬱,不吐不快。說出這麼多不中聽的東西,他們卻委實無意砸碎校方營建國際一流大學的宏大理想,另一位內地同學就相當欣賞中大的學習環境:「我很喜歡到這裡學習,因為可以同時修讀廣東話、普通話和英語的課,我自己就十分喜歡學語言,來到這裡又可以在課堂學法文,從同學間學好廣東話。廣東省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邊緣的位置,但其實這裡的文化很有意思。我很喜歡到這裡來。」

到中大來的學生,或許抱著自己的鬱結而來,或許充滿期待而來,或許未必是國際一流,此中種種固然難以估量,更非空談國際化的校方所能預料的。

二○○五年二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