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來生不做香港人》——我睇完好嬲!

《來生不做香港人》——我睇完好嬲!

看了五集港視劇《來生不做香港人》,真的很嬲(嬲到馬上要打一篇文章)。

嬲,是因為這套劇只能在電腦屏幕上播放,而不是一打開電視、人人皆能看到。《來》是一套不折不扣的師奶劇,集齊了高收視元素:恩怨情仇、精湛演技、精警對白,論商業元素,絕對能揮低無視劇,但它更包含了無視劇欠缺多時的一塊重要骨幹 - 時代背景。《來》劇透過兩姊妹分差的命運,講中港矛盾、兩地的文化差異,當中對白非常到肉,也處處表現到香港人遇到的困境。我一邊看,一直不自覺想:「這些情節,真的沒可能在無視劇出現啊」。但再想深一層,不對呀,這些情節明明每天都在我們的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出現,是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的課題,為什麼卻成為了忌諱?不能誠實地在作品裡面呈現?

回顧一下,無線這十多年的劇集(《天與地》除外):失實的廠景、肥皂劇式的對白、平面的角色設定,什麼名門劇、追兇劇、古裝劇……無論於二十年前或二十年後播放都不差毫釐,因為它們完全抽離於現實,吵吵鬧鬧,卻無關痛癢。我憶起小時候看的無線劇,戲中的角色有血有肉,劇情能夠與當時的時代呼應,現在翻看,也可以窺探到當時的時代氣氛。然而,為何十多二十年過去了,反變得更為落後?不發一個電視牌照,不僅僅是少了一個電視台,更是默許著既得利益者的固步自封,催化著不成文的自我審查。

你也許會說:睇電視啫,不過是娛樂,犯不著那麼認真吧?但它其實牽連著整個本地文化。在香港,電視還是很具影響力,就像一塊巨大的齒輪,跟音樂、電影、廣告等環環相扣,它僵化了,其餘的也免不了一池死水。沒有一個具競爭性的環境,演藝人或創作人的生存空間也將逐漸萎縮。當然,你可以說,去國內發展不就得了嗎?有經驗的製作人當然可以選擇這條路,但初出茅蘆的年青人呢,憑什麼向外闖?而更根本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就不能選擇為自己成長的地方作出貢獻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沒有選擇,變成了正常不過的「人之常情」?

(圖片來源:《來生不做香港人》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