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林行止和《信報》(上)

林行止和《信報》(上)

本地報業和評論界翹楚林行止先生,於零七年十月廿四日的專欄內寫道,自己「年輕時是盲目相信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但眼見多年資本家用盡方法「勾結」專業人士逃稅避稅以至為本身利益不惜「干政」之後,便覺得要引進一點公平原則,主張香港企業盡多點「社會責任」。

他這個想法不是出於一時感受,零八年四月廿八日的專欄內,他又引述倫敦《新政治家周刊》的短文《瘋狂炒賣令糧價飛升》,指不少投機者在農作物期貨市場興風作浪,自己發大財,卻「有億計人民因負擔不起糧價而成餓鬼」。他慨嘆:「寫了三十多年的政經評論,筆者對過去理直氣壯地維護資本主義制度頗生悔意,因為看到了太多不公平手段和欺詐性活動,而一些本以為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則經不起現實考驗(比如價高必然使產量增加促致價格回順......」

以佛利民為首的自由學派,一直是林先生奉為圭臬的經濟學理論。多年以來,他致力向公眾宣揚市場競爭、自由貿易至上的思想,用來解決社會資源使用及分配的問題。這大概和他的經歷有關——他曾撰文憶述自己年少時吃盡共產中國的苦頭。投奔香港後,接觸到和社會主義抗衡的學術思想——碰巧經濟轉型,市場自由主義為香港的發展方式提供理論根據,和官方的積極不干預政策一拍即合——林先生創辦《信報》,自然成為重要的發表平台,傳揚這種他認為有益於港人福祉的智慧。

林先生的識見和寫作能力,在打後二、三十年,為他贏得香江第一健筆的美譽。換了別人,像他那樣赫赫有名,經常受人稱頌,很容易便自我膨脹,不會把反對意見看在眼內。批評別人容易,自我批判艱難,林先生未見有這問題。即使生活富足,他仍保持著對社會各界的關心,當他確認自己的思想信仰無法通過現實世界的考驗時,他選擇服膺理性,並公開交代,要修正抱持多年的主張---對自己深信多年的思想說不,其實是一件極不容易、內心有很多掙扎的事情。

過去為了不想港人有他年少時的慘痛經歷,大力宣揚經濟上的自由主義,以免個人自由和產權意識受侵害,招致禍患。後來發現經濟自由被權貴濫用,在香港各處竭澤而漁(他不是全面反自由市場,而是不再相信自由貿易/市場是萬靈丹,認為經濟發展有階段性,不同階段有不同策略。詳情可參考二零零七年九月五日及二零一六年七月十二日、十三日林行止專欄),便提出修正。由此可見,不管作為報人或評論人,他都忠於自己,忠於理性,而不囿於自我的迷思。以往表現為自由市場經濟學的信徒,雖則有份促成香港如今的境地,但他不是為了替金主服務,亦不是出於逢迎利益集團之心,而是真誠相信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發展,社會會日益富庶和宜居而已。

作為文人辦報的模範,香港實在值得慶幸出過林行止先生這樣一心造福人群的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