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誠摯邀請出席與宣傳《街報》一周年系列活動

由眾意媒體策劃的《街報》自2013年9月隨《火箭報》每月出版至今已屆一年,眾意媒體將與10月1日至5日,假吉隆坡Lostgens’舉辦展覽、主題書展及系列講座,另有兩場首次在馬來西亞公映的紀錄片播放,以及《街報》一周年合輯限量出版,只在現場與網絡售賣,歡迎大眾踴躍出席參與及交流。

此次活動也邀得國內外獨立與另類媒體的肯認與參與,成為我們重要的合作夥伴,共同向不同地方的讀者展示與分享,有別於主流媒體的生存和樣態,並相信另類/獨立媒體實作的可能。《當今大馬》中文版、《火箭報》、《台灣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及《香港獨立媒體》為媒體夥伴;《商務印書館》、《有店出版社》、台灣《群學》及《Breakazine!突破書誌》皆為主題書展的義氣相挺及合作夥伴。

因爲相信自主公民的重要性,政治也不是只有一種意義,《街報》的誕生,並以“培力自主的街坊 在眾聲喧嘩的街頭 積極參與日常生活政治”為報頭標語,是爲了打開多一點議題、多一些想像、多一步思考。

這一年來,眾意媒體編輯團隊不斷摸索《街報》的可能性,探索過的〈街頭話題〉,從聲音作為社會介入、藝術與社區營造、貧窮年輕化、土地正義、紀錄片的社會實踐、公路使用權、女性主義、占領與公民想像、自己做媒體系列,到合作運動,議題多元、密集而豐富。

今年5月起,《街報》也從4版增至6版,嘗試更多元的內容企劃,擴展另類媒體的夢想地圖,也著力於挖掘不同行動者的訪問與書寫,例如:社區工作者、社運分子、藝術工作者,透過他們的參與、觀察與反思,旨在記錄近年來馬來西亞與其它地方(例如:台灣、香港、印尼、新加坡)的民間組織與社區工作的“過程/後台”的痕跡與轉變,作爲一種公民力量的累積。

隨著《街報》邁入一周年,我們希望能藉此看見一直以來閱讀與支持我們的讀者,直面彼此,同時也集結一年來的努力,思考這條非主流的出版之路要如何走下去。為此,我們也限量出版《街報》合輯,希望能看見500位願意以行動支持的讀者。現凡購買“週年配套”:一本《街報》合輯,及一張邊加蘭文化記憶地圖,只需45令吉。首100位預訂的讀者,還能獲得內有12期迷你版《街報》封面的手作豆本書吊飾供珍藏。歡迎有興趣者立即訂閱,只限網絡發售

以下為系列活動的詳情,均入場免費,歡迎大眾踴躍出席。任何詢問,請撥電活動專線:+6019 992 8698。更多最新資訊,歡迎隨時瀏覽眾意媒體面子書(Genta Media)與活動專頁

一、展覽日期、地點:
日期:10月1日至5日,10am-8pm
地點:Lostgens(茨厰戲院街,8C,Jalan Panggong,50000 Kuala Lumpur.)

街,意味著什麽?自主公民在這裡可以是什麽樣子?文化力、想像力與行動力,在這語境匱乏與紛擾社會裡,嘗試拋出的一種提問與關懷。

小書展×文化力 「閱讀城市∙反思社會」主題書展
小街展×想像力「一切從街頭開始」展覽
小講座×行動力「女人介入社區的練功手記」系列講座

o 小書展×文化力 “閱讀城市∙反思社會”主題書展

除了政黨政治與政治改革,我們是否可尋找不一樣的政治解讀與改革路徑?文化改革或社會改革,是不是一種新的方法?文化與日常生活政治,是不是一種新的詮釋?

抱著這樣的提問,眾意媒體首次嘗試與港台獨立出版社合作,嚴選100種書,主題涵蓋社會運動、移民工、女性主義、社會學、政經哲學等社科類。每本書數量有限,先到先得。特別首推台灣群學出版社的《空間與都市研究譯叢》與香港突破機構的《Breakazine! 突破書誌》整套書叢。

o 小街展×想像力 「一切從街頭開始」展覽

這一年來,《街報》探索過各種課題,也著力于挖掘不同行動者的訪問與書寫,就爲了打開多一點議題、多一些想像、多一步思考。

在這5天內,我門將嘗試把12期《街報》內容跳脫平面,發揮創意立體展示在讀者面前。現場也將設有「想到街頭,想到什麽」互動留言板,歡迎來者留下感想與建議。

o 小講座x行動力 “女人介入社區的練功手記” 系列講座

有別於傳統的政治或公領域參與總把目光投在男性身上,我們希望透過此系列講座,看見各方女人如何在特定的場域,透過自己的能力與方式練功、發功,介入社區、紮根土地、反思歷史、搞起運動的實踐經驗。

練功手記一

10月4日(星期六),2:00-3:30pm
主題:走自己的路:我的社區實踐歷程

分享人:
蔡依霖(曾開創青年及非政府組織「動力青年」。現為霹靂十八丁區州議員,發起「看見十八丁」社區藝術嘉年華。)
劉嘉美(馬來西亞的香港移民,畢業後在工運圈子打滾,現為紀錄基層的文字苦力。 )
洪菀璐(住在檳城的臺北人。目前為自由研究工作者,並從事插畫工作,著有《媽媽的田野筆記》。)

練功手記二

10月4日(星期六)5:00-6:30pm
主題:我的老友記:翻轉麻瘋黑暗史

分享人:
陳彥妮(曾任電視製作人與新聞主播,現為雙溪毛孺口述歷史工作隊總協調,田野研究員兼社區工作。)

播放影片:《Anak-anak Sungai Buloh 雙溪毛孺的孩子》
簡介:諾萊尼和法麗達都是華裔子女,被馬來家庭領養後有了不同的信仰,可是切不斷的親情,讓她們決定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雙溪毛孺麻瘋病院展開尋根之旅!

紀錄片播放:《移家》大馬首播

10月4日(星期六)7:00-8:00pm
紀錄片:《移家》 – 香港《突破》特別為提供大馬首播的機會
簡介:移民,不只是改換地址,更是連根拔起、重新栽種的經歷。“突破”推出《移家》,旨在紀錄三段在香港不斷流動、遷徙的故事。

練功手記三

10月5日(星期日)2:00-3:30pm
主題:在老街漫遊的日子:我的影像創作歷程

分享人:
梁友瑄(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研究所。2010年返馬投入紀錄片製作、劇場影像設計、專欄撰稿、剪接、特刊主編等工作。現為新紀元學院戲劇與影像系講師。)

播放影片:《年華》(大馬公開首播)

簡介:添福住在老街區好幾十年了,老街正因進駐的新捷運工程變得不太平靜。住在市區的兒子錦華希望父親把老房子賣掉,對錦華而言那已經不再是他熟悉的老街,但添福沉默不語,一如既往在老街上生活,一路見證、適應老街的變化,只是這次的改變更為劇烈,添福發現自己能待的地方越來越少,記性也越來越差了。
面對兒子的要求,添福會做什麼決定?面對老街的變遷,添福又該如何自處?在這新舊交替之際,一些會瓦解的終會崩毀,一些該留守的終該守著。

主題分享:另類媒體實作
10月5日(星期日) 5:00-6:30pm

另類、獨立、替代、公民媒體,是什麽?當主流媒體無法滿足我們對事實或課題深入理解與討論的渴求時,要如何想像另一種媒體的實踐?

分享人:
林宏祥(《獨立新聞線上》馬來文版前主編,現任中文《火箭報》編務顧問。)
楊潔(現為眾意媒體編輯,實驗著不同的媒體形式與內容傳播。)
劉嘉銘(《當今大馬》駐檳城記者,也參與與推動《明察暗訪》網絡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