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平機會促改革精神健康中心諮詢機制 2016年類近建議不獲社署回覆

平機會促改革精神健康中心諮詢機制 2016年類近建議不獲社署回覆

(獨媒特約報導)目前全港24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因地區阻力重重,截至今年4月,只有15間設有永久會址。平機會今日發表研究報告,促改革諮詢機制,由社會福利署、房屋署及民政事務總署成立正規的專責工作小組,並就諮詢機制定下三階段共18個月的機制。平機會表示會將建議提交社署,不過該會2016年曾發表類近的建議,並未獲社署回覆。

本網及社區報《馬聞》早前跟進沙田馬鞍山耀安邨開設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事宜,中心雖然早於2012年已獲屋邨法團通過,但延今年才正式落戶,居民亦是在中心即將啟用前才知悉事件,引起爭議,社署需進行補救措施,包括舉辦居民大會,事件再次反映社署、法團與居民之間的資訊落差及現行諮詢機制不足。

平機會今日公布「識別出減少公眾反對為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及其他精神健康設施選址的有效方法」研究結果,研究由平機會委託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學系於2017年起進行,在當年9月至2018年5月訪問政府官員、機構代表、立法會議員、區議員及服務使用者等。

IMG_4355

平機會署理營運總裁朱崇文指,早於十年前《施政報告》已宣布在十八區設立中心,但至今24間中心僅有15間設有永久會址,認為社會仍普遍存在「不要在我的後園」心態,部門面對地區反對則是「諮詢再諮詢」,未有定下框架。

研究顯示,政府部門就設立中心的諮詢程序未有統一,部分會諮詢區議會,部分則遇到反對後便會擱置,或是等待主要地區團體如屋邨管理委員會換屆再進行諮詢。至於中心是否能順利落戶,報告認為區議員的取態至為關鍵。

報告建議社署設立「社區聯絡專員」一職,專責與地區聯絡;選定一個可行選址後,由目前各自為政的部門包括社署、房署及民政事務總署成立正規的「專責工作小組」,更積極與不同主要政黨及持份者溝通。至於諮詢機制方面,報告建議分三階段共18個月進行,第一階段由專責小組調查當區動態,並通知主要持分者,第二階段則採用面對面模式的公眾諮詢,最後一個階段為努力處理反對意見,由社署作是否落戶的最終決定。

平機會2016年7月曾公布「香港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及其他社福設施選址所遇困難的研究」結果,曾提出17項建議,部份建議與今次報告類近,包括設立社區聯絡小組及將諮詢規範化。朱崇文稱2016年的報告僅為第一階段,今次報告則是後續,當年的建議是「想當然既建議」。他承認社署未有回應2016年的報告,「唔回應都無辦法」,亦不清楚社署有否落實當年的建議。不過朱崇文指今次研究更為具體化,有成功落實的實證,認為政府部門會願意聽取。

IMG_4357
平機會署理營運總裁朱崇文

對於設立中心是否應由區議會通過,負責進行是次研究的理大應用社會科學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黎永亮認為,不會有區議員公開反對設立中心,在區議會表決「作用唔係太大」,認為當區的聲音、如何在當區進行諮詢才是關鍵。

平機會亦建議修訂規劃署訂立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手冊,將「乙類敏感社區設施」中以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舉例一節刪去,認為屬於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