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我們真的愛知識和本土文化嗎?(一)

自從金融風暴後,大家也重新思索自己的價值觀。開始對[炒、炒、炒]外的世界有了點興趣。知識在香港近年好像變得越來越被重視,這是浪子回頭,還只是幻影。暫不論這改變的真偽,只是香港早已成為已發展成市之一,為何對知識、本土文化發展一直有著一種漠不關心態度,為什麼呢?

早期香港被視為一個中途站,不重視本土文化和知識發展是意料中事。在七、八十年代經濟起飛後,我們已經不把香港視為中轉站,那不是應該會促進出本文化形成嗎?但可惜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由簽署中英聯合聲名開始,香港又變回中轉站的身份。特別是六四發生後,香人的信心便徹底地失去。移民彷彿是大家的人生目標,不移民的人好像是次一等的,因為社會上大多數人也有移民的意願,而有經濟能力的中產階級大都移民,留下的大都是而經濟能力較弱的低下階層望洋輕嘆。而不移民的同時說自己熱愛本土文化,好像是一個藉口、一個逃避、什至是一種原罪。

踏入九十年代,炒樓、炒股已成社會主流風氣,連閃卡也不能幸免,已經變為無炒不歡的狀態。『炒』不單止是一個興趣,還可以是一個無分貴賤的快速致富手段。『書中自有黃金屋』再也不被視為金科玉律。大家追求的是金錢,如當時你說你追求的是知識的話,你是一個怪人。黃金屋不再是存在於書中,不要安身立命的大智慧,只要金魚缸智慧。更莫說追求社會公義、城市探究......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