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事成因(世貿系列五之四):香港:典型的半邊陲地區

在過去的幾篇文章,我們討論過關於全球化及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發展。可是不少讀者或仍然對這些現象感到陌生 ,至少還未有迫切而埋身的感覺。本人旨在以全球的視野,去探討相關的本土現象。

事實上,自戰後以來,香港一直都是一個開放型的經濟實體。縱然香港人欠缺國際視野,他們近幾十年的活動其實 都是在國際舞台上發生。全球經濟體系的發展,以及全球化的進程,經已影響了香港一段長時間。我們習以為常的 事物,其實早已受到影響。

香港:邊緣地區的剝削者

當反全球化人士談判到落後地區所受到的剝削,香港人總是提不起興趣。在港人眼中,那些慘況只是遙遠的事情, 而一切罪行都只是歐美地區大財團的所為。可是事實上,香港在這些剝削貧國的經濟活動中,擔當著一個舉足輕重 的角色。

自從全球化展開以來,工業生產的工序愈拆愈細,而不同的工序亦會交給分佈於全球各地的不同工廠負責。舉例來
說,一部電腦內部的不同零件可以來自不同地區:美國的CPU、台灣的底板、南韓的RAM、中國機身、馬來西
亞火牛……可是,除了負責管理的跨國企業,以及負責生產的工廠以外,中間有不少角色在確保整個體系能正常運
作。有些公司會負責替大企業於全球搜羅各種不同部件,又有些公司則會接訂單並投資建廠,而這兩種業務都是香 港的拿手好戲。

前述的第一種業務之所以可行,乃是因為訊息流通有其限制。比如說歐美公司不可能熟知亞洲每一間工廠的造價,
而小型工廠亦沒有向外國接訂單的渠道。中間人公司便可以擔當橋樑的角色,並賺取中間的差價。由於落後地區的
工廠大多為小本經營,欠缺接觸市場的其他機會,是以他們往往會就範,而生產的成本,最終要靠剝削工人去賺取 。

而香港的製造業公司為減輕成本,亦將其廠房搬離香港,他們的目的地除了中國內地,還包括了東南亞國家。他們
憑著昔日的網絡接外國的訂單,然後交由香港以外的廠房生產。為了減輕成本,工人的待遇往往會被犧牲。而他們
亦善於利用港後地區不完善的法制,將對工人的剝削極大化。

不論是在哪一種模式,落後地區的工廠均需無所不用其極地增加利潤。工人的福利首先是被剝削的對象:這些「血
汗工廠」的工人經常要長時間工作,且動輙會受到扣糧的處分。而這些工人的工作及住宿環境,亦異常惡劣,除此
以外,工人的安全亦經常受到忽略,生產的安全措施經常欠奉,工傷意外乃常見之事。在九十年代最嚴重的兩宗工
業意外,包括了泰國開達玩具廠大火,以及深圳致麗大火,均與香港的企業有關。

香港:被剝削的對象

可是,香港並不只是剝削貧國的國際城市,它也是一個被剝削的地區。與核心地區的情況不同的是,香港欠缺高產
值的產業。縱然香港的服務業及金融業發達,香港欠缺高產值的工業,而香港有一大部分都是低產值產業的低技術
工人,擁有較低的學歷。這倒不是香港工人懶惰之過,而是因為香港有政治影響力的商界人士甘於使香港成為一半
邊陲的地區。當年香港推出九年免費教育之際,就受到商界人士的群起反對。原因是若果學童要上學,工廠便會少
了一批廉價童工。最終這政策到了七十年代尾才得以落實,令香港繼續成為一個半邊陲地區。

根據世界體系理,論半邊陲地區往往需要降低區內的工資,從而穩定核心地區的工資。為了達到這一個目的,半邊
陲地區將會收緊政治上的控制。而香港的政治,在戰後一直採取行政吸納政治的方針,政治權力由公務員及商界人
士組成的權力精英所把持。英國殖民地部對政制民主化的要求,香港政府(除了彭定康那幾年
)一直置若罔聞。半邊陲地區的政治模式,令政府盲目追求廉價的勞動力,而忽略社會福利的建設。香港的社會福
利多為志願機構所發起,政府只會在無可奈可的情況下才會施而援手。

香港民主運動的困難,其中一個原因是權力精英在半邊陲地區的政治模式中,已不願再與他人分享權 力。

而香港的半邊陲角色亦加劇了香港的貧富懸殊。富人可以在剝削別國的交易中謀取暴利,令自己的財富愈來愈大。
而窮人則因低技術低產業低學歷,生活日漸拮据。而全球化帶來的劇變,亦令香港基層飽受市場開放帶來的惡果:
如工序外遷、公營服務私有化、外判服務等,都直接的影響基層生計。

總結

香港是一個典型的半邊陲地區。在貧窮國家面前,香港公司盡情的剝削。可是,香港本身仍有不少低技術低學歷人 士,深受全球化之苦。究竟作為一位基督徒世界公民,我們當如何面對全球化帶來的種種?這有待最後一篇文章分 解。

建議閱讀:
莊玉惜、嚴潔心、莫逸風編:《誰賣掉勞工權利?全球供應鏈的採模式與工人生活》(香港:樂施會,2004)
Goodstadt, L., Uneasy Partners - The Conflict Between Public Interest and Private Profit in Hong Kong(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5)